6月7日,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
朋友发来一条消息告诉我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问我,是你会写什么。
我瞬间绝望的告诉他,读了那么多书我依然不会写高考作文。恩,可见我读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书。
比如手上刚好拿的这一本《陶渊明集笺注》。又刚好读到了这一首:《和郭主簿二首》,其中有一句我非常喜欢“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息交指停止交游,安放到现在的环境就是,不要出门浪了,不要无谓的应酬了。那么不交游干嘛呢,陶渊明说,好好在家看书吧。看什么?闲业。所谓的闲业对应正业,即正典以外的闲书。(没有用的书啊,不正经的书啊。)陶渊明看书是因为他喜欢,为看书而看书,才能发觉读书的乐趣。看看陶渊明笔下那些诗句:“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穆天子传》讲的周穆王西巡天下,在昆仑遇到西王母的故事。大约算得上现在的游记吧,还带一点传奇色彩。山海图呢?在魏晋以前《山海经》是有配图的,不过后来散佚了。所以陶渊明那么大一个诗人流芳百世,看的什么书呢,传奇游记,图画绘本。但他还是看的开心,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叫我说,这都俗了。看看陶渊明的境界,书中有整个宇宙啊!
陶渊明看闲书看的很开心,我看陶渊明也很开心。可是看的再多,我也写不来高考作文。因为,那不是我要写的东西啊。
高考的作文是这么说的:“人们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你如何认识这种被需要的心态”。讲真,我一点也不想被他人需要,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样体现自我价值。人出生在一个社会,就不可避免的和他人产生关系。我需要别人,别人也需要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第一,和自我价值没有关系。第二,这个被字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被人需要等于实现了自我价值,这样的逻辑等同于,“你有价值是因为你是有用的。”有用,能被人用的人还是人么?不是,是“器”。就是“子曰:君子不器”的那个器。或者放在当下你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一颗螺丝钉”。生而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自我”!是你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追求。而不是别人给予你的,要求你的。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最高层的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可是你连自我都不知道,你怎么实现呢?
那是不是说,我就不能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定要做个废柴。当然不是!只不过你的贡献或者说你的“用处”不是被要求出来的,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妈妈和孩子。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当然是需要妈妈的。这是人类社会当中可以说最基本的一种需求。母亲要给予孩子陪伴,照顾,教导,孩子才能长大。但是这个妈妈做的开心不开心呢?如果她觉得她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被需要”。我被我孩子需要,我对他有责任,我不得不做.....我必须要放弃.....当她这样想的时候她一定是不开心的。因为这不是她内心的需求,不是她的自我希望她做的事。如果相反,她所有的付出都是出自她自己的需求,她对爱的渴求,希望得到爱的互动,她喜欢陪着她孩子一起成长,她感到快乐满足。如果把所有的“被需要”变成“我想要”。那么所有的苦就都不是苦。真正的苦,不是物质上的匮乏,不是生理上的劳累。而是你不得不放弃自我,而去迎合别人的需求。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我真的没有在传播什么歪理邪说。真的不用紧张,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无用的人,只不过有些人的用看上去不那么明显,不那么世俗而已。“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这样的人生不也很美么。为什么说我们的父母一辈是当今最幸福的人呢,不也正是他们现在不那么“被需要”了,所以才有闲心闲情做自己想做的事么。
孩子们(容我倚老卖老一回),为做人而做人,才能发觉做人的乐趣啊。(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社会富强,不是因为你们的父母,老师,朋友需要你们啊。)
还有,学了十几年的写作,不是为了高考得个高分,会写文章可以在你以后人生得意失意之时,倾吐心中块垒。
最后以一段今天网络上看到的文字送给你们:愿所有合上语文作文卷的同学,都能以一种俯视之姿来看待过往。愿你们的人生从此不再是一篇命题作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