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建一支高绩效的行动学习团队?
行动学习团队是行动学习的主体,在确定好行动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初步目标之后,组建一支高绩效的行动学习团队是保证行动学习效果的前提。
行动学习团队一般由4-8人组成。团队成员背景不同,最好具有互补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但所有成员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要能够有所贡献。
行动学习团队的组建
1.团队规模
在行动学习团队中,4-8名成员是较为理想的规模。行动学习团队既要保证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又要保证行动学习的有效性。
过多的成员意味着每名成员参与度的降低、交流的复杂化以及花费时间的增多,甚至会导致拉帮结派的现象;
成员过少又会导致观点过少、对问题理解不全面和缺乏质疑与反思,甚至导致某些成员个人影响力不成比例地扩大。
2. 团队角色和地位
在行动学习团队中,成员的角色包括组内的角色和组外的角色,其基本角色有:问题提出者、行动学习引导师、团队成员、问题赞助商以及行动学习指导专家。
3. 团队规范
行动学习团队在成员互动之后,就会逐步建立起自我协调和约束性行为准则,一般在团队第一次聚会时就可以初步形成。
一旦这些准则获得了团队成员的认可,就会成为团队的规范。
行动学习团队的规范有三类:一是秩序性规范,界定成员间互动的准则,避免成员超出规定的行为模式;
二是角色规范,界定成员因固定角色而产生的行为期待;
三是文化规范,澄清团队的限制和界限,表达团队的信念、态度和价值。团队的规范是一种有形的力量,它界定了团队行为表现的可容忍度。
规范稳定了成员的行为,增强了对行为的预知能力和安全感,对目标的达成和团队的运作非常重要。
行动学习团队强调质疑与反思,因此,团队规范不能太严格,否则会给成员造成太大的压力,使团队僵化,影响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当然团队规范也不能太宽松,否则起不到约束作用,对团队也无法产生促进作用,影响团队目标的达成。
另外行动学习的团队规范也要依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组织的文化甚至社会文化的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
过度追求宽松、平等的欧美式行动学习规范可能在中国文化下失效。
当然,如果完全依据传统的中国文化确定行动学习规范,则又会由于权力等级以及对权威的尊崇违背了质疑与反思这一行动学习的关键理念。
4. 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行动学习团队的成员之间或成员与团队之间的认同和归属。
在充满凝聚力的团队中,个体成员会感到温暖、安全,可以完全放开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团队中;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越强,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就越强,越能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成员之间也越能产生信任和相互依赖,进而愿意为团队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般的,团队成员加入团队的愿望越强烈、对团队目标认同和期待越高、引导师或者领导者的个人魅力越大、团队人际关系对成员的吸引力越强、团队越能满足成员需要,团队的凝聚力就越强。
因此,引导师或者领导者应该从这几个因素着手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如:鼓励成员们对团队目标达成共识,增加成员们相聚的时间和频率,增进人际关系等。
5. 次团体
大部分团队都会产生次团体,这是团队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行动学习团队也不例外。
次团体是团队内部部分成员因共同的需要和目标而形成的联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结构。
在整个团队工作中,几乎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形成次团体。
次团体的产生对团队成员、引导师、整个团队都会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
当次团体的目标与团队的目标一致时,次团体的影响偏向正面,次团体能满足成员个别的、特定的需求,弥补团队过大而产生的疏离,而不会影响整体团队目标的达成。
次团体的产生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次团体的成员可能对本联盟之外的成员产生排斥,特别是当次团次目标与团体目标不一致的时候,成员因为忠诚于次团体目标而会背离团体目标,导致团体凝聚力的降低。
本文摘自来自共创引导作者林小桢老师参与著作的:《行动学习理论、实务与案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