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习“赛翁失马 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时,其实并不是很理解其中哲理的,长大之后遇到越来越多的事情,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有的是别人遭遇到的,越来越体会到这个寓言里的大智慧。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这句名言与之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时候,当一件事情发生后,还真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再做判断。
一个学习很不错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原因得到了到边远地区参加高考的机会,这个机会在旁人看来是一个更容易上到好大学的良机,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路径。孩子本来成绩就不错,在原生源地考个211应该没有问题。在这个政策的加持下,如愿考上外省一个著名的985大学,全家欣喜不已。
四年一晃就要过去了,孩子在985并未能保持住中学里的学习优势,毕业时没有获得保研资格。于是只有报名考研,目标选择了本省的985大学。然而,考试分数未能达到985的录取分数线,却有个调剂到211大学读研的机会。但孩子不乐意了,人家一般都是从普通本科院校上行考到985或211,我这样是反向从985下行考到211也太吃亏了,不干,第二年再考。
毕业之后,离开校园在家里自我复习,同时报名了网上的考研复习班,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当下的研究生考试越来越卷,报名人数一年高过一年,但录取比例却在逐年下滑。果不其难,孩子考研又落榜了。
学历贬值的当下,本科能有什么前途呢?而且学的也是非技能类专业。于是继续在家复习准备再战。去年年底政策转向之后,大多数人避无可避地中招,孩子也没有例外,经历发烧,咳嗽等共同症状,一阵折腾之后,听说又错过了这次的研究生考试。
两次失利之后,全家也不那么淡定了。家人建议孩子,要么考个教师吧?孩子的专业做个副科老师还算可以专业对口,好在之前考过了教师资格证,只等待下面教师招聘考试的时间了。当然,此时孩子心里还是没有放下考研的梦想,不过心态已经非常务实了,说下次考研只要能有学校上就行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了。
听到这个孩子的经历,我感慨颇多,倘若孩子当初没有通过特殊政策考到超过自己学习能力的顶级大学,而是上了一所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学校,后面的研究生考试是不是会顺利很多呢?譬如,在低级别点的大学学习成绩突出就更容易获得保研资格;即便是考研也会制定一个更加务实的目标,成功上岸,也就没有了后面这两年的折腾。
所以说,利弊得失通常不会单独存在,当我们选择了一条看起来的康庄大道时,你在获得优势和利益的同时,背后可能会隐藏着你未知的风险和阻碍,你要有承受这种风险和阻碍的准备,并练就相应的本领与实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