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汉武的帝国》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很长的时间,但读完也算有所得。最初挑选这本书读的目的是在于涨知识了解历史,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觉得历史的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熟悉自己国家的历史。
《汉武的帝国》一书以帝国之初开始,到功过是非结束,其中主要讲了汉武帝的打造汉武帝国的一些重要的政策和做法,在介绍这些的同时无法避免的会讲述一些关键的人物,比如张汤,比如桑弘羊,比如董仲舒,再比如公孙弘;当然也会提到汉朝的一些基本制度,比如宰相指的是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比如九卿皆为丞相的下属,比如三公的待遇是金印紫绶秩万石,再比如武帝之前国家的权利是由皇权和相权共同把持等等,有大开眼界的感觉。
世人皆知汉武帝雄才大略,建造了强大无比大汉帝国,是一代英雄明主。那汉武帝是如何办成这件事的,这其中又有哪些波折,书中有所介绍。读完之后有这样一种感觉,历史上再软弱的皇帝都有铁血手段,天子毕竟十天子,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按照书中的介绍,汉武帝完成他的帝国大业主要有这么几步:先夺权,把朝廷的权利收到自己的手上;再统一思想,独尊儒术;接着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功勋权贵;最后出兵消灭帝国周边的威胁,顺便扩大版图,终于在汉武帝刘彻四十多岁的时候完成了他的帝国大业,汉帝国空前强大。
对皇帝来说,帝国的声音只有他一个就够了,所以,顺者昌,逆者亡。对他有利的,可以为他所用的,自然就可以生存下去,发达下去。皇帝看不顺眼的,可能会对他的统治权利产生威胁的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死他一个还不够,皇帝的做法是灭族。影响比较大的死了之后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更多是消失无踪,连进入历史的资格都没有。
几句摘抄:
1.法家其实很清楚,统一思想靠杀人是不行的,得靠诛心,正所谓“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由此推论,杀其人就是最次的了。 相反,收买人心则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办法。不要忘记,法家是主张“两面三刀”的。三刀,就是绝对权威、阴谋诡计和严刑峻法;两面,则是给儒家吃冷猪肉,绝不等于对其他人就不会挥舞狼牙棒。
2.知识阶级就是士。士在春秋之前是最低一级贵族,在秦汉以后是最高一级平民,在战国和楚汉之际则是不安定因素。因为是士的特点,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艺,无产业。他们就像毛,必须依附在皮上。没有皮,就动乱。
3.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不但应该是读书人,而且要有政治理想或政治抱负,至少要有政治主张......文吏却是技术官僚,他们看重的是专业技术能力,包括财会、法律、公文写作......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一个有理想,一个有能力;一个讲原则,一个办实事。
4.武帝的时代毕竟距离先秦不远,新做人家的汉帝国也血气方刚。诚如史家所言,那时的中国人比后世有更多的率真,更多的勇敢,更多的质朴和更多的刚强。汉的气质,是雄大、闳放和深沉的。 气质变得柔美、空灵而内秀,要到中唐以后。儒学真正成为统治思想,也不早于宋元。至于百家罢尽,万马齐喑,则是朱元璋和乾隆递设文字狱之后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