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时候,着重优先阅读了其中心理表征的部分,回头又结合了之前在专栏里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突然很有感触和启发,写一份清单如下:
1、先谈谈什么是心理表征
按照书里的定义,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按照老万在《万万》的说法就叫套路,总之按照我的理解,是你将外界的万千现象和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次序在大脑里重组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方便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方说经济学里机会成本的概念,本身是建立在对沉没成本的反驳,对成本和收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纠正得到的一个概念(心理表征的构建),而当我们得到这个概念后,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将外在的种种现象剥离,直接对照这个概念模型来分析决策(心理表征的使用)。(有点像芒格说的拿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当然这是个心理表征的反面应用,不过如果你要是手里多几个概念模型就不会在分析时陷入单一角度的片面了)当然除了概念,基本技能的形成其实也是一种心理表征,通过不停重复同一套固定流程,在大脑中形成一套心理表征,这样下次再调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自动驾驶,不需要意识的强行干预了。
2、心理表征与记忆力
从某种角度讲心理表征就是一种长时记忆。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举了国际象棋大师的例子。在实验中大师级的棋手通常能够快速记住十几张棋谱,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们记忆力惊人,可实际上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实是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早就存了上百张棋谱和定式,使得他们在遇到新的信息时可以快速和自己已有的“心理表征”产生关联,从而迅速在脑子里检索对应,让他们得以能迅速复述出他们刚看过的棋谱。从这点上讲给了我关于提升记忆效率的两点启发,除了一方面要不厌其烦的不断重复不可或缺,还有就是要迅速把一件事或一段信息里的核心概念和流程结构抓出来,然后让其他的信息关联到这些心理表征上,来完成快速记忆。而关于流程结构这一块,古典曾经在专栏里专门做过整理,他整理了人类最容易接受的四种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口诀关书叙述)。其实结合今天心理表征的内容,这个口诀和这个信息整体方法本身就是建立高效心理表征的一种方法。
3、从心理表征谈专栏学习方法
在伯凡日知录里,萌凡曾经专门就学习方法做过一期。在这篇专栏里,提了曾国藩的一个自己的读书方法,那就是读书就是攻城略地,一定要集中精力攻打那些核心据点也就是那些经典书籍,不管多么难啃拿下了这些,其他的那些小城镇,小村庄就不在话下了,而大部分人的读书却几乎完全受好奇心和兴趣的主导,因而每每碰到那些难啃的书就躲开导致永远只能处在读书的入门阶段,永远也无法登堂入室。
除了读书的优先级他还讲了学习的应有流程,其实学习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学是不停地获取新知识,开拓新的疆域和领土。而习则是学而时习之那个习,是不停回到大本营,巩固根据地。而很多得到用户一订十几个专栏不停获取新知,追求新知的刺激,结果却可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永远不能形成真正的自己的知识。所以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建立自己的知识账本,定期盘点自己的知识存量,在追求新知的同时还要不停构架已经获得的知识之间的关联(专栏里提到的费曼技巧和写作输出其实就是借助这些方式来核查自己的存量),而这才是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回到刻意练习里心理表征的概念来解读,我想我们可以重新想想什么叫别人的知识,什么叫自己的知识。所谓别人的知识就是别人的知识结构,别人的心理表征。听起来很有道理,是因为它激活了你脑子里现有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但是毕竟这个不是长在你脑子里的结构,所以你并不能运用自如。
记得罗胖曾经用过一个词叫缝合,也是讲这个道理。遇到新的信息要做点笔记哪怕感叹一句,把新的知识缝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让别人的知识长在自己的脑子里。许岑也说过类似的解决办法,他说读书的时候要写摘要,可是写这个摘要的时候,不管作者的语言多么精确多么华丽,也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作者的知识,不然你永远不能真正吸收书里精华其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自己的语言就是自己脑子里已经成型的心理表征,我们要做的是增加它,扩展它。而不是另起炉灶去建立新的,那样反而效率慢,原因可参见前文国际象棋的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