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的“史铁生”的第二本作品,看的第一本是《我与地坛》,里面的文字优美,描述景色十分的具有特色,便在书友的推荐下买了这一本《向死而生》。这是一本短篇合集,本以为是像《我与地坛》一样,是一本优美词汇云集的作品,不曾想里面的情感一次次触动我的内心,让人忍不住跟着他的文字思考“健康与疾病”、‘生存与死亡’的意义。
这本书共有三辑:独坐思往昔,向死而生和思想的芦苇。
在第一辑中分别从父母的故乡、姥姥的婚姻、奶奶的陪伴几个角度,诉说自己脑海中的童年以及往昔的回忆。
史铁生描述他在奶奶的带领下第一次见到教堂时的情景:
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暮色浓重了,钟楼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吹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史铁生写到母亲去世后的十年间,家人都不敢提起她,甚至连照片都收起来不敢看到。那时他才知道:越大的悲痛越是无言:没有一句关于她的话是恰当的,没有一个关于她的名字不是恐怖的。
【思念无声却无比悲痛。】
第二辑中分别从疾病突起、地坛结缘、重病梦影、病隙碎笔记录了自己从生病到一次次死里逃生的经过及心路历程。
史铁生写到: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他本想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不久又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内心有着窃喜与快感。后来得知痊愈无望,便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便由着死字去填满。二十一岁过去了,他被朋友抬着出了医院,虽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
他家与地坛不远,因疾病无法远行,便与这古园结缘,按照史铁生的说法:仿佛这古园及时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自从你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GOD的苦心安排。
在“病隙笔记”中,史铁生写到: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或许这人间真的不过是一座炼狱?我们是来服刑的,我们是来反省和锻炼的,是来接受再教育的。
每个人都是一种消息的传达与继续,所有的消息连接起来,便是历史,便是宇宙不灭的热情。一个人就像一个脑细胞,沟通起来就有了思想,储存起来就有了传统。在这人间的图书馆或信息库存里,所有的消息都死过,所有的消息都活着,往日在等待另一些“我”来继续,那样便有了未来。死不过是某一个信号的中断,它“轻轻地走”,正如它还会“轻轻地来”。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第三辑中分别从康复本意断想、好运设计、说死说活等记录了自己对人道主义、健康幻想、爱情认知和死亡的个人观点。
他认为:康复的意思是指:使那些不幸残疾的人失而复得做人的全部权li、价值、意义和欢乐,不单是为了他们能够生存、生产。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完成一连串的生物过程,而是为了追寻一系列的精神实现;不是为了当一部好机器,而是为了创造幸福也享有幸福。
他觉得:没有什么能够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孤独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生理问题,孤独是心灵问题,是心灵间的隔膜与歧视甚或心灵间的战争与戕害所致。摆脱孤独的途径必须是心灵间戕害的停止、战争的结束、屏障的拆除,是心灵间和平的到来。
他在书的最后写到: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者诉说,看所有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
【死,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706779/f5688a85c37cd65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706779/96da3fa3395a1f9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