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奇女子的美丽与忧伤
民国社会,西风东渐,中西结合,具有独特的社会风貌。在这个充满魅力的时代,风云变幻,才女辈出。她们满腹才情,有勇气有智慧。也正是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赋予了她们才华与个性,而她们也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美丽与智慧的绝唱”,用这句话来形容林徽因一点儿都不为过。她是出身于诗书世官家庭的一名扎扎实实的才女,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天赋异禀。十几岁时,父亲为了让她增长见识带她前去欧洲游学,这也为她之后非凡的远见卓识做了铺垫。在欧洲游学期间,懵懂的小徽因遇到了英俊风流的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的徐志摩忘了他们之间8岁的差距,更顾不得国内尚有身孕的妻子和孩子,对林徽因展开疯狂的追求。好在林徽因的理性时刻提醒着她,于是很快随父亲一同回国与青梅竹马的梁思成完婚。同样对她痴迷的哲学教授金岳霖甚至为了她终身不娶,甘愿一辈子站在她身后,如同天使,又更像知己。她之所以有如此思想深度与涵养,与这三个优秀男人是分不开的,三种不同思想的冲撞与融合,成就了一个传奇的林徽因。
出生于没落贵族的张爱玲,曾是上海滩文学界的一颗巨星,她的作品至今还出现在大街小巷的书架上。她的人生如同她的小说《传奇》一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她的个性与思想与她生长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因为家国变故而变得“阴郁严冷”的奶奶,遭受打击后游手好闲靠祖业维持生计的“遗少”父亲,思想开放作风新派的母亲……,他们都给张爱玲的童年及以后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十七岁的她就发表了《牛》《若馨评》《霸王别姬》等小说,更在23岁凭借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响誉文坛,声名大噪。她的耀眼夺目引起了汪伪政权行政院法制局长胡兰成的注意。自古才子爱佳人,更何况他是天性风流的大才子胡兰成。他主动致电主编苏青表示想要结识张爱玲。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深陷爱河的张爱玲不在乎他已有妻室,更不在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彻彻底底的爱上了眼前这个男人。无论胡兰成如何被张爱玲吸引,两人感情如何深厚,他依旧难改骨子里的风流,接二连三出轨,对她不忠不义。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是她不得不与这个见异思迁的爱人分开。爱情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灵感的萎谢,她再也写不出像《倾城之恋》《金锁记》这样的旷世奇篇。不管如何,她都曾用爱情与才华谱写了一曲曲另世人嗟叹的传奇。
“民国第一剩女” “23岁女校长 ” “三百年来最后一位词人”,这些特殊的标签让吕碧城的一生显得特别而富有色彩。她是《大公报》的主笔,曾经名动京津地区,也是年轻的女校长,女权运动和女子教育的先锋。在一个据说藏书有三万多册的诗书之家耳濡目染,童年时期的吕碧城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十二岁时就写下一首被两江总督樊增祥连声称赞的词。20岁时因舅舅反对入天津新学负气出走,写给方君太太的求援信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意外看到,求贤若渴的英敛之立刻聘请她为《大公报》的见习编辑,粲然的文采和超常的胆识很快让她在《大公报》崭露头角,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公报》的主笔。而一个这么有才华的美丽女人又为什么成了“民国第一剩女”呢?她的追求者如云,其中不乏文人骚客,名流公子。我想,这可能与她曾被退婚的经历和其本人的思想高度有关。她曾说过“我的婚姻不在乎金钱的多少和门第如何,我只在乎学术上的至高地位”。孤傲的吕碧城一生感情苍白,未曾有过相知的知己,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思想者的孤独吧。
在那个时代,如同她们一样的“奇女子”太多太多,比如“陆小曼、凌叔华、潘玉良、苏雪林…”。她们个性独立,有才华有思想,她们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无可替代,她们美丽而又忧伤。虽然她们都已逝去,但她们的美好与风华将会流芳百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