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比较笨,学什么都很慢,而且学习的过程也很“难看”。记得我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我们那时候学车可不像现在,那时候无论大人小孩都只骑“二八大杠”。这种车比较高大,对学骑车的小孩子很不友好,所以我们学的时候都是先学溜车,等溜车能稳定操控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学习“掏三角”,所谓“掏三角”,就是小孩子因为身高问题,无法坐在车座上骑车,只能把腿插到自行车大梁下面的空间骑车。这块空间是三角形,所以我们当时都叫“掏三角”。等到“掏三角”也很熟练了,就可以尝试尝试“骑大梁”了,顾名思义“ 骑大梁 ”就是屁股“坐”到大梁上,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到了这一步你就可以蹬满圈了,不再像“掏三角”那么憋屈只能蹬三分之一圈了。另外就是可以真实地感受骑车的平衡了。
“骑大梁”和正常的骑车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坐的位置,正常骑车坐车座,“骑大梁”却只能骑在横梁上,那滋味,现在想想都酸爽的不行......一般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到“骑大梁”的时候就基本上学会了,但是这里还有一关需要过,那就是很多和我一样协调性差的孩子,还需要找平衡感。我记得很清楚,我在学这一步的时候把我家的自行车都快摔散架了,我整个人也基本上散架了。
其实别人学的时候并没有怎么摔,只要按部就班,有人防护,是不会摔跤的。我摔那么多次是因为,我当时是一个人掏着三角去镇上走亲戚,在亲戚家吃完饭回家的路上,感觉自己“掏三角”已经很熟练了,不再想那么憋屈了,于是大胆地决定直接上大梁,结果可想而知,那个下午,从镇上到家里,七里的路程,我骑车骑了大概有2~3个小时。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停摔跤的过程,由于以前没有感受过等满一圈的平衡感,所以,在这个环节摔倒的次数最多,慢慢的每摔倒一次,就熟练一次......
于是,我用一下午的时间,摔了无数次,终于学会了如何骑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