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海勒博士1998
《思维地图(可视化工具的学校应用)》
一、定义:
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式认知语言。
思维地图语言的基础是八种常见又彼此关联的认知模式。
思维地图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八种可视化的基本图形,分别与八种认知模式对应。思维地图既可以呈现“思考的内容”,也可以呈现“思考的方式”。
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有,在潜意识里边,通过图示展示出来有意识的应用。
二、8种图式
(一)圆图图用于归纳主题。学生可以将中心议题置于中央的圆圈里、并围绕中心议题归钠与中心议题相关的信息。这种类型的思维地图常被用于头脑风暴。
(二)气泡图用于描述事物的特性,可用于描述人物特点(语言艺术)、文化特点(社会学)、物质特点(自然科学)或算术特性(数学)。
(三)双泡图用于比较和对比两种事物,例如故事中的角色、两个历史人物或两种社会制度。它也可被用于对比两条信息。并从中选出一个更重要的信息。
(四)树状图用于归纳和推理。在使用时,先将基本慨念、(主要)观点或主分类置于树干顶部,再将辅助观点和细节以分支形式展开。
(五)括号图用于区分一件事物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物理关系。通过呈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括号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及增强他们对物理界限的理解。
(六)流程图以对流程框的运用为基础。学生可以借助流程图呈现序列、层次、时间线、循环、行为、步骤和方向。流程图同样能引导学生理清特定阶段与后续事件之间的关系。
(七)复流程图用于归纳事件的因果关系。扩展后的复流程图可用来展示历史原因和预测未来事件及其结果。较为复杂的复流程图可以用来说明一个动态系统中各要素的互动关系。
(八)桥型图为建构和解释类比提供了一种可视化形式。桥型图除了可被用在标准测试中解决类比问题外,还能被用来培养类比思维和在深度内容学习中更好地理解隐喻性既念。
三、框架
“元认知”框架不属于八种思维地图。作为一种“元工具”,当使用者想标注或分享自己思维地图中的特定信息时,随时可以用它来框住任何一种类型的思维地图。框中的内容可以是个人的历史、文化、信仰体系和特定事物产生的影响,例如同龄群体或媒体的影响。
四、双焦透镜
思维地图工具让教师借助“双焦透镜”去考
察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既能看到表面的内容,又能清晰地洞察到原本不可见的认知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分析学生自主认知模式的图表形式。
思维地图能将思维的“形式”以视觉手段加以呈现,因此另辟蹊径,成功地打破了“内容”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