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载入史册的实验,引发的第二次光的波粒之战!

载入史册的实验,引发的第二次光的波粒之战!

作者: 三个爸爸实验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0:37 被阅读0次

    光的故事(五

    前情提要

    牛顿获得了第一次光的波粒战争的胜利,光的微粒说统治了整整一百年,直到十九世纪开始,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1773年6月,英国一个教徒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托马斯·杨。

    托马斯·杨

    托马斯·杨从一出生开始就展现了他的天赋异禀,两岁开始阅读各种经典,6岁学习拉丁文,14岁就用拉丁文写过一篇自传,16岁能够说10种语言。后来还破译了许多神秘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并为埃及学的正式创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还会演奏当时几乎所有乐器,如果单单说这段经历,会让人以为他是个文学天才

    罗塞塔石碑:解读象形文字的线索

    但是他其实是文理全才,他中学时读完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拉瓦锡的《化学纲要》以及其他一些科学著作。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长大后,受到当医生的叔父的影响,去伦敦学医。1794年,他21岁,由于研究了眼睛的调节机理,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放到今天相当于21岁成了中科院院士。22岁的他去了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继续学医,一年后就博士毕业了。

    德国哥廷根大学

    他在医学上有很多成就,详细研究了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并发表了多篇论文。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散光的医生,被誉为生理光学的创始人。在研究眼睛构造的过程中,他开始接触光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

    左为正常视力,右为散光

    1800年,托马斯.杨正式在伦敦行医,并在行医之余,致力于科学研究。

    一年后,他做了一个名垂千史的实验,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如此经典,以至于我们在中学学习物理的时候,是必学的实验。这个实验有多经典呢?

    2002年的时候,美国两位学者在全美物理学家中做了一个调查,请他们提名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十大物理实验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这十大物理实验里竟然占据了两席,一个是托马斯·杨做的原汁原味的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排在第五。而另一个是根据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试验,排在榜首!因为这个实验在量子力学上有重要意义。

    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1807年,托马斯·杨总结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讲义》,里面第一次描述了这个实验,距离牛顿发表《光学》一书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

    实验的手段非常简单: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从纸上的小孔透出来的就是一个点光源。在这个点光源后面放上一张纸,这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射到后面的屏幕上,会形成一排很有规律的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干涉条纹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微粒说是无法解释这个实验,因为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两束光叠加起来反而会造成黑暗。

    但是波动说能够完美解释,这在我们中学物理上有详细的解释。

    波有波峰和波谷,如果我们让两个波相遇,当两个波的波峰或者波谷正好相遇时会相互加强,形成了亮带,如果两束波的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相遇时,他们会互相抵消形成了暗带。

    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可以直接计算出明带和暗带出现的位置,和实验结果丝毫不差。

    这成为了波动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隐藏于地下的光的波动说,再一次回到了历史舞台,光的第二次波粒战争就此开启。

    但是微粒说统治了一百多年,它是如此强大,百年来人们对牛顿构建的这个世界基本原理深信不疑,所以杨的论文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权威们的嘲笑和讽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涉条纹这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毕竟证据确凿,几乎无法反驳,最终变成了绕不过去的坎。

    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就算你是如牛顿这样的天神般的存在,也会因为科学事实被质疑。微粒说既然挡不住干涉条纹的质疑,就想到了用其他实验去反对波动说,其中最知名的实验就是马吕斯在1809年发现的偏振现象,这一现象当时的波动说没法解释,于是战局进入了僵持,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

    关键的转折点在十几年后,科学界迎来了另一个著名实验,这个实验被命名为泊松亮斑实验。泊松是一个著名物理学家,但是如果可以选,他一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名字和这个实验绑在一起。具体原因,我们在下周三光的故事里和大家说一说这个著名的故事。

    泊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载入史册的实验,引发的第二次光的波粒之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nw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