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想必大家对这两个成语非常熟悉,这是李白《长干行》里的句子。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后来人们常用它,来形容男女之间从小就熟悉,一起玩耍,一起长大,情深意笃的感情。可是你知道诗歌是赞美谁的吗?诗歌背后反映的是怎么的人生状态吗?
1.美好的童年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头发刚刚遮盖住额头,在花丛里折了一支美丽的鲜花,拿在手里,然后就在家门口玩耍。
古代成年人都是要束发的,男人带上冠,女人插上竹笄。只有小孩子才让头发自然垂下来, 就是“垂髫”,也就是诗歌里“妾发初覆额”的样子。
小女孩不是一个人在那儿玩,还有一个小男孩,拿一根竹竿当做白马,“驾驾驾”地向小女孩跑过来,两个人绕着井栏,你追我赶,为了争抢一支青梅……
“绕床弄青梅”里的“床”,不是用来睡觉的床,而是“井床”,和“窗前明月光”里面的用法是一样的。
这个井床也可能在房前,也可能在屋后的花园里。不管在哪里,我们都可以隐隐感觉到生活的气息,烟火的味道。人活着就一定要吃水,这就离不开井,所以井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有井之处就会有人家。
两个小男女生活在“长干里”。长干里,就是今天南京市秦淮河到雨花台这一带。三国时期,孙坚、孙权父子在这里建立大市,所以这里就成为商贾、船家云集之地了。
诗歌里的男孩女孩就是这商贾人家的孩子,商人家的小孩比书香门第的孩子,在性格上更加自由一些,少了一些拘谨,多了一些随性。所以小男孩小女孩就有机会在一起快乐玩耍,就有了这样美好的童年。
2.成年的生活从十四岁开始
这样在一起长大的男孩女孩,到了婚嫁的年龄,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我国古代人结婚早,十三四岁就可以结婚了。诗歌里的女孩子十四岁就嫁给了那个男孩,不过由于年龄小,还有点不好意思——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婚后一年就好多了: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新嫁娘不再愁眉苦脸,已经舒展开了眉眼,她很爱自己的丈夫,愿意与他同生同死。
但是商人的儿女也注定是聚少离多的,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走南闯北。“十六君远行,瞿唐滟滪堆。”丈夫要走了,丈夫走到哪儿,妻子的心就跟到哪儿。
丈夫走了,妻子心里充满了思念,感觉周围的景色都发生了变化。丈夫在家时留下的脚印都生了绿色的青苔,扫都扫不干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黄蝴蝶都飞来了。妻子看到双双飞进西院草丛中的蝴蝶,更加伤感,更加思念自己的丈夫。不由地发出感慨:为什么留我一个人在家里,就这样让红颜老去!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感伤至此,做妻子的擦干眼泪,调整好情绪,在心里向远方的丈夫发出疑问:你啥时候能回来啊?回来之前,一定写一封信给我,我一定会出门迎接你,即使一直走到“长风沙”也不怕。
看看这做妻子的决心有多大,要知道“长风沙”就是今天安徽省的安庆市啊,距离南京差不多有七百多里的距离呢。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3.美好的感情古今相通
这是以一个已婚女子的口吻,写就的回忆性诗歌。从青涩的童年,美好的初婚到分离的苦涩,内心的惆怅,写得入情入理、情景交融。
记得我刚结婚的时候,和丈夫分居两地,他在部·队,我在地方。五年的分别时光,山高水长,一切思念都化在文字里,纸短情长。每每读到触心的文字,不免心里生出一些感慨。比如: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李商隐《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其实,在感情这件事上,古今是一样的,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处在特定的角色中,就会产生千年不变的情感。所以,李白的这首《长干行》,尽管过去一千多年了,今天的读者读来,依然会心有灵犀。那瞬间的共鸣,把所有的美好都融合在一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