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这个与饥饿、战乱、贫穷完全相反的名字,可能就注定了他在那个荒凉的年代,不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田埂上的老牛,是他;他对老牛说的话,也是对自己说的话。
第一次读余华的书,是因为看了葛优翻拍的电影。电影里的福贵从放荡不羁,到后来的无力,到最后白发苍苍时的淳朴通透,都吸引着我想要读一读这本原著。
我没想到的是,书里的福贵比电影里的福贵还要苦上许多。
同是失去亲人,电影里的福贵最后依然有亲人相依为命;书里的福贵,最后只剩下一头濒死的老牛,像他一样风烛残年,还要为生计奔波。
但是,在福贵眼里,他的亲人从来没有离去。
那个荒凉的,寸草不生的年代,给了人们肩负不起的苦难。有人死了一了百了,像福贵的爹;有人挣扎不已抗不过命运,像福贵的媳妇;有人死于官僚主义,像福贵的儿子;有人死于不堪重负,像福贵曾经的战友;有人死于天命,像福贵的女儿;有人死于昏聩愚昧,像福贵的外孙子。
只有福贵,被命运一次一次的作弄,仿佛能看见他现在吞噬了他三个亲人生命的医院门口的无力与绝望。
也只有福贵,一次次的像田埂上的草,被踩倒,又立起来。
贫穷和匮乏,生老和病死,都是福贵打不倒的敌人,他们斗争了一个又一个回合,却谱出了一首关于活着的勇气的赞歌。
书尾写道,“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解释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
老人悲苦的一生,最后也趋于平静。
人们看到他对着老牛絮絮叨叨,但没人会懂,那是一种怎样的寄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