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工作了一年时间,渐渐的有了一些自己的积蓄,但是放在银行
/余额宝
的利息少的可怜,希望有另外的理财手段,所以对经济学有了一些兴趣。在学习理财方式上,会接触不少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再加上最近的中美贸易战
,中国国内房地产政策
,我觉得还是可以稍微系统性的学习一下宏观经济学。
真正想要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导火索是这个: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宏观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行为
- 微观经济学
- 个体市场
- 个体商业
- 消费者
- 投资者
- 工人阶层
- 宏观经济学
- 通货膨胀
- 如价格指数CPI
-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
- GDP平减指数
- 失业
- 摩擦性失业 个人跳槽 自然情况
- 周期性失业 经济衰退时期 微观经济学努力解决
- 结构性失业 机器取代人工 最难解决的失业类型
- 经济增长率
- 国内生产总值GDP算法
- 产出法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 成本法 工人工资+产权租金收益+贷款人利息+企业利润
- 区分GDP
- 实际GDP 社会生产产品总量
- 潜在GDP 不引起通胀的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多产品量
- 当实际GDP远低于潜在GDP时,经济就处于衰退状态;相反,当实际GDP高于潜在GDP时, 经济就存在巨大的通胀风险
- 国内生产总值GDP算法
- 商业周期变动率
- 经济的周期变动
- 宏观经济学家的关注
- 确定循环的商业周期是否存在
- 它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 宏观经济政策用来驾驭商业周期
- 企业的关注
- 经济究竟是走向了收缩还是扩张
- 减产还是提高产量
- 通货膨胀
主要的政策工具
- 财政政策
-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刺激或扩大经济规模
- 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缩减经济规模以对抗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
- 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刺激/缩减经济
名词解释
货币数量论
货币分类
- M1 = 交易货币 = 现金 + 银行存款 + 支票
- M2 = 广义货币 = M1 + 小额定期存款 + 基金 + 股票
- M3 = L = 所有短期资产
货币数量论以所谓的交易等式为基础 这个等式可以写成
货币供应量(M)*货币流通速度(V)=总体物价水平(P)*实际售出的产量(Q)=名义产出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货币流通速度(V)是恒定的
- 依据货币面纱论的假设,实际售出的产量(Q)不受货币供给的影响
结论:物价水平的变化,是由货币供给的变化引起的 货币供给增加20%;物价就会上涨20%,货币供给减少5% 物价就会下降5%。
利率
- 名义利率 赚的钱/本金
- 实际利率 = 通胀率 - 名义利率
GDP
- 名义GDP 一般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 当年价格,也就是总资产,这里面包含了通货膨胀
- 实际GDP 按照某一年的当年价格进行计算,因为和可能是通货膨胀导致GDP的上升
- 潜在GDP 指充分就业时的GDP
- GDP缺口 潜在GDP-实际GDP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GDP是不准的,因为包含了通货膨胀,实际GDP才是真正的国家资产增加了多少
PMI
采购经理指数,50为荣枯线,50以上是经济在扩张,50以下是经济在收缩,因为发布时间早于GDP且更好统计,所以是投资参考的重要指标。
ICS
消费信心指数,包括对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期。大于100为乐观,小于100位悲观,因为是金融市场的早期信号,同样也是投资参考的重要指标。
CPI
物价指数,反应通货膨胀的指标
萨伊定律
由工作所带来的收入总和,必将与工作创造出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相等。因此如果劳动者花费掉他们的收入,必然足够支付这些人所创造的全部商品和服务。
这么看来,供给创造了自己的需求,或者用宏观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于现有的总供给,总会有足够的总需求。
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
- 宽松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 紧缩政策:升高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只能将自己的一部分钱拿出去借贷,如果当前存款准备金为率为10%,那么银行只能拿(1-10%)的钱去借贷。
例如一个人拿了1000元存款,银行只能拿出900元借贷,这900元到市场上如果存入了银行,又可以产生810元的借贷,最后总体上就有9000元在流通。
需要注意的是,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美联储)给各个银行规定的,而央行就是银行的银行。
贴现率
- 宽松政策:降低贴现率
- 紧缩政策:增加贴现率
其他银行到央行拿钱的利息,利息越高,货币供应量越少;利息越少,货币供应量越多。
央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和出售政府债券
- 宽松政策:购买国债,政府多出现金流向市场
- 紧缩政策:出售国债,将钱锁在自己里面
- 美联储最重要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 需求拉动型膨胀 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买方推动)
- 成本推动型膨胀(供给方通胀) 原料费用上升(卖方推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