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与一个想要裸辞的下属聊天,发现他比较爱钻牛角尖,喜欢自己去思考一些事情、却导致郁结在心,遇到困难也爱独自埋头处理,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前段时间我正好发过一句话:“当前阶段你能遇到的难题或困难,基本上都已经被人解决并且形成系统方案了。”只是你不知道这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已。
无视前人努力得到的成果,想要靠自己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热血但又无用。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思考方式不对导致,有时换个角度想问题,马上会豁然开朗。
因此想到写一个系列文章,总结一些切实有用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型,希望能让大家了解到这些工具,以便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以切实解决问题、获得提升。
每次周一上班都是一场煎熬,如果运气不佳,原本一小时内就能到达的路程可能需要花费近两小时。而周五会明显感到顺畅得多。几乎每周如此,一直很好奇原因。难道很多人周五就是不上班?还是有其他原因导致了上班族出行规律的变化?
老婆是做行政工作的,和她聊起这个事,她马上反应说:“当然了,很多例会是在周一,周五会少,请假的人多。我们发通知从来不选周五,都选在周一周二。”
我突然反应过来这是能够用统计学解释的一个典型场景。
抛硬币出正、反面的概率是五五开,而且多次抛硬币时,每次出正反面的概率不会受上一次结果的影响。那么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抛100次、1000次硬币,出现正面、反面的总次数,是没有规律的吗?答案是有。历史上真有人做了这样实验,结果非常有趣。如果不停的抛硬币,记录正、反面各自出现的次数,当抛的次数足够多时,会发现正反面出现的次数逐渐趋同,抛的总次数越多,相差的比例会越小。
与这个情况类似:上班族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概率请假,而且这个概率不受其他人是否请假的影响;而上班的人数很多,就像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一样,导致请假人数的总和符合某种统计学规律,这个总和与每个人请假的概率正相关。如果每个人请假的概率大,那么请假的总人数就会多。而周五普遍会议较少,周五每个人请假的概率变大,从而使得上班总人数较少。
上面的例子都可以通过中心极限定理解释,中心极限定理是概率论最重要和基础的定理,非常有意思,这里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描述让大家了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更深入的资料。
一直觉统计学与逻辑学一样,其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思维方式。稍微有一些统计学的知识,能够帮我们解释很多现象、辨别很多观点。
今天主要讲一下概率与风险,这两个很基本也很有用的概念。
| 概率
有时会看到一些文章鼓吹教育无用论,所用的例子无非是“我认识的谁谁谁,没有好好读书,现在也成功了”,但只要找资料看一下教育水平与平均薪资的关系,就会发现高学历对应高薪资才是普遍现象,而这种没好好读书也成功的,只不过是小概率事件。
创业成功、投机成功,等等,诸如此类,由于幸存者偏差,导致很多人只会注意到成功的少数,而忽略了失败的大多数。只看单独的个例没有意义,统计学上的结论才真正具有指导价值。
在德州扑克这种纸牌游戏中,虽然运气占有一定的比重,但高手需要非常精确的计算概率,分析对手牌型的可能情况、计算底池与下注的比值,通过综合的判断才确定自己的选择。在精确计算基础上,才有诈唬这些额外的技巧。如果单纯依靠运气,就算偶尔盈利,也只会让自己长期陷入更深的失败。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决策,很大程度上就是概率的估算与比较,然后选择期望收益较大、或期望损失较少的情况。
| 风险
在概率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的就是风险。
有两个箱子在你面前任你挑选,一个箱子内装着1000万,另一个箱子有一半的可能性装着2000万,一半的可能性是空的。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
不出意外,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一个箱子。虽然从概率上来说,两个选择的平均结果都是得到1000万,但你只有一次选择机会,选择第二个箱子的风险较大,所以理性的判断是选择第一个。
在投资中同理,如果两支股票的可能收益一样,但一支股票表现稳健,另一支则波动较大,选择前一支股票的人肯定会更多多。
如果一件事的风险较高,在评估它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其带来的可能收益,一定要远超其他选择,且能够弥补这部分风险,你才会选择。创业风险很高,但正因为某些创业机会的收益太高,虽然成功几率不大,但整体来看期望收益比正常上班高的多,才会有人投身于此。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会凡事都有清晰明显的边界,但也不是完全混沌一片、毫无规律。统计学就是这看似杂乱中的明灯,帮你在充满不确定的迷雾中保持清醒,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