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61章--81章领读稿

道德经61章--81章领读稿

作者: 琰琰521 | 来源:发表于2021-02-09 10:58 被阅读0次

    路路学院的小伙伴们,晚上好。借此领读机会向大家献上我最诚挚的新年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这八个字从记事起就会经常写在新年祝福里,慢慢长大后,我经常想,要写新鲜的词突显我祝福语的新颖。随着年龄的日增,才真正体会了“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八个字的分量。

    路路学院晶莹的小露珠们,心灵都已经达到了“胸怀珠玉锦绣”的层面了,我们在这里习得爱人的能力,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 ,尽力帮助身边的人,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所以,我放下忐忑不安的心,来分享这几章的个人领悟,希望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吸取更多道德经的精华。

    后面的这几章,虽然都是以治国佐政为主,但其主线依然没有离开“静  柔  慈  无为  不争”等这些合乎于道 ,本于自然的主张。老子认为这个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应当是容易被 人们理解易于被人们所实行的。

    然而现实社会人们却拘泥于名利,急于躁进,违背了无为的原则。

    (读这本书的很多时候常常问自己,如何能更好的理解它),刚好我得空看了一部剧《紧急公关》,所以结合了剧中的几个人物来试着理解下

    剧中的方励和吴芳是急功近利一类人的代表。

    钱蕾在辞职后说了一段话

    “一个女孩子可以不漂亮,可以不懂事,也可以不温柔,但是千万不可以自卑,自卑会让你虚荣,虚荣会让你冒险去脱离正轨 ,从你脱离正轨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输了。”

    剧中的吴芳为了能摆脱自己的窘境,为了心中向往的美好生活,不在乎方励的已婚身份,不断的向方励示好,以期望可以过上让人羡慕 的生活。

    宏伟公关的老总方励,从际格公关时就诱导高峰以违 法的手段获得际格公司上市所需要的资金,当想以此要挟高总想获得令人羡慕的总裁职位被 拒后,立马另起炉灶和际格对着干。

    他认为靠自己的小聪明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心中的夙愿。

    这两个人的失败都是因为想抄近路,却忘了人间正道。

    反观许雯雯和夏茉两个人

    许雯雯做为撰稿人,坚持原则,向社会反映真实情况,推动事件正向发展,唤醒更多人的责任感,在鹰瞳备受瞩目的时候为了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不向外界炫耀。

    夏茉虽然和吴芳同样是实习生,但是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能认清自己,踏实做事,对人对事不设防。

    许雯雯和夏茉坦荡的胸怀,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情 ,没有见不得人的心计,什么都可以拉出来晒晒太阳。

    不设防还因为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弱点总是要暴露出来的,就像优点也会有机会表现出来一样。而对待自己弱点的坦然态度,正是充满自信并从而比较容易令他人相信的表现。

    (参考71章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 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

    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以前在医院上班时,院长每周都会开例会,他说很多时候,很浅显的道理,很容易做到的事,人们却不愿去做,就拿擦桌子这件简单的事来说,一天擦5遍,擦着擦着就慢慢变成一天擦两遍了。

    很多时候不是事情难度高,而是我们在内心中是否愿意去做。

    故事1

    一个老林工正在伐树, 他指出,要是你不知道哪棵树砍了会倒在哪里, 就不要去砍他。“树总是朝支撑少的那一方倒下, 所以你如果想使树朝哪个方向倒下, 只要削减那一方的支撑便可以了。” 他说。

    我半信半疑 ,稍有差错 ,我们就可能一边损坏一幢昂贵的小屋, 另一边损坏一幢砖砌的车库。

    我满心焦虑, 在两栋建筑物中间的地上画一条线。 老林工朝双手啐了一下, 挥起斧头朝那棵巨松砍去。树身底处粗一米多, 他的年纪看来已六十开外, 但力气十足 。

    约半个小时后, 那棵树果然不偏不移的倒在线上。 树梢离开房子很远。 我恭贺他砍伐如此准确, 他有点惊讶, 但没说什么。

    不到一个下午, 他已将那棵树伐成一堆整齐的圆木, 又把树枝劈成柴薪。 我告诉他 我绝对不会忘记他的砍树心得 。

    他把斧头扛在肩上,正要转身离去,却突然说:“我们运气好,没有风,要提防风。”

    老林工的言外之意,我在数年后接到关于一个心脏移植病人的验尸报告时才忽然明白。

    那次手术想象不到的顺利,病人的复原情况也极好。忽然间一切都出现了不正常,病人死掉了。

    尸检报告指出,病人腿部有一处微伤。伤口感染的肺,导致整个肺丧失了机能。

    那老林工的脸蓦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他的声音也响起来:“永远要提防风。”

    简单的事情, 基本的真理,需要智慧才能了解 。那个病人的死,惨痛地提醒我们功亏一篑这个道理 。

    纵使那个伤口对健康的人是无关紧要的, 却可以夺去这个病人的生命。

    那老林工可能早已入土 ,然而,他却留下了一个训诫给我, 让我在得意之时用来警惕自己 。

    人人都洋洋得意, 我会紧紧盯着镜子里的影子, 对自己说:“”我们这回运气好, 没有风。”

    《道德经》中讲: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对待仇怨。

    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实现远大志向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微细 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 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

    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 把事情看得太容易, 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 ,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

    从上面伐木的那个小故事可以看出,人的智力和才华是随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的 。既然是积累 ,就需要有一个实践和感悟的渐进阶段 。

    就算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不容忽视细节。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说:

    “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现实社会中, 有许多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急躁 ,他们往往一上来就想把弓拉的满满的, 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实力。 在生活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更多的会考验到我们的潜力和毅力。

    况且就算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才华,也应该学会处世之道,掩其锋芒。

    三国时期 ,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 。

    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了一盒他很喜欢吃的酥点 ,曹操高兴的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 但因有急事顾不上吃就出去了。

    杨修看到后马上打开盒子, 叫大家将酥点分了吃。曹操查问此事, 杨修说:“您在盒上写着 一盒酥 , 这不就是人们 一人一口酥吗? 我们怎敢违背您的命令,就把它吃了 。”

    曹操虽然很不高兴, 但也无话可说 。

    又有一次,曹操路过蔡文姬家,携杨修拜访。曹操参观居室, 看到了一副碑文图轴 ,于是问文姬这图的出处  。

    文姬说 :“这是邯郸淳表扬一位孝女的碑文 ,当时他一挥而就 ,众人惊奇。 我父观此文,写下几个大字于碑后,就是 黄娟妇幼 外孙齑臼 ”。

    曹操不明所解 ,遂问谁人可解。 杨修就说 他已明白其中含义了。 曹操打个手势阻止了他 说:“让我先想想 。”

    曹操离开了宅所, 走了三里才想到了答案 他向杨修说 :“你可以说了。”

    杨修解释道: 黄娟是黄色的丝娟,“丝”傍“色”,是“绝”字 ;幼妇少女,“女”傍“少“”,是“妙”字。 外孙是妇女的儿子, “女”傍“子”是“好”字;齑臼是用来受五辛的,“舌”傍“半”是“辞”字, 此正是“绝妙好词”四字 。

    曹操本来就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听了这话就恨恨地说 :“你真聪明, 我和你的智慧相差三里之远呢 !”

    终于在魏蜀战争中, 曹操找到了杀杨修的机会。

    当时曹操领兵攻打汉中, 驻军于斜谷界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正在这时, 厨子给曹操送来鸡汤, 汤中有块鸡肋, 曹操感慨万分。

    这时夏侯淳来请示口令, 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

    杨修听到口令之后, 马上收拾行囊, 夏侯淳见了,问他为什么? 杨修说:“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宰相把汉中当作鸡肋 ,就是留在这里没有必要了。 要准备回去了 。所以我收拾好行李 。”

    曹操知道杨修猜中他的心意, 万分嫉恨, 借口杨修扰乱军心, 把杨修杀了。

      杨修之死 ,就在于自作聪明。 他不知道君王喜欢有人辅佐 。但不喜欢被人超越。

    苏东坡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虽然是苏东坡对当朝的讽刺 ,但也说明一个人自作聪明是很难立身处世的 。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一章是说人有自知之明的格言。

    意思是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缺点 。圣人没有毛病 ,是因为他知道毛病就是毛病。 只有把毛病当毛病 ,所以才会没有毛病 。

    在自知之明的问题上 中国古代哲人有非常相似的观点, 孔子有言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在老子看来 ,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 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 也不会妄自臆断, 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 这是虚心求学的态度 。

    抱着这种虚心求学的态度,希望我们日益精进,越来越优秀。2021一起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61章--81章领读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gq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