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建一幢楼宇,功能设置为足球馆(七人制)、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拟命名为“游艺楼”。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朱熹指出,这个“游”是“玩物适情”的意思,即通过“游戏”的方式演习“六艺”以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礼记.学记》亦云:“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大学的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下或放假休息时,也必须在家中学习。不学习调协弦音,就不能把琴弦弹好;不广博地学习比兴手法,就不能作好诗;不学习冕服皮弁各种服饰,就不会懂得行礼;不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这件事,要表现在时刻怀藏着学习的心愿,不断研修学习,休息时也不忘学习,游玩时也惦念着学习。这样才算是安于学习,在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中,修得深厚的道德学术。所以即使离开师长、同学,也不会违背道义)
在孔子那里,“游”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也是将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的内容。
孔子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他抒发着多礼好客的古朴民风,而其真正的意图则是提倡一种乐于向他人学习的开放情怀,即以学会友,学习必须与朋友交流,才能在道德和知识上有所进益。感悟并品味其“乐乎”的情感,联想其“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要做到教学上的“四毋”,就必须与友者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无友之学,就会因为意、必、固、我等障碍阻隔学习的进步,故学者不可无友。
孔子以审慎的态度告诫人们,“君子居必择邻,游必择士”,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论语.泰伯》篇中,记载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论人生志向的情景,孔子鼓励弟子“各言其志”,曾皙表示自己乐意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里,孔子并没有因为实现仁政道路上的挫折而灰心,而是在逸情山水中寄托着他的思想,到自然中去启迪他的心智。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山水皆为“游”中之情景,而孔子将其视为“智”与“仁”的载体,我们也许从中可以看到孔子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热忱。
切磋琢磨,游心六艺,进德修业,里仁为美,以悠然、欣然的态度面对道德学问,此之谓“游于艺”,故以之名楼。(19.04.09《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