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一个概念,有三种很重要的视角:
一种是显微镜,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细分细分细分再细分;
一种是平面镜,真正如实地反映当前现实;
还有一种是望远镜。如果站在离地三千公里的地方看这件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过去是怎么样的?未来又会变成什么样?
职业生涯的理解,也是一样。
从显微镜的角度,职业发展有四个元素来回互动,最好的职业状态就是动态匹配,不匹配找到原因调整就可以。
从平面镜的角度,你和职业是来回互动的,到底这个阶段谁带领谁,你采用跟随策略还是带领策略,关键在你和现实生活的强弱关系,要懂得因时制宜。
但是这种互动未免让人有点看不到终局:人职互动终极结果是什么?
我们今天把镜头调整到望远镜的角度,即离地三千公里。一个人职业生涯从25岁就业到60岁退休,大概有35年,从这么长时间的角度往下看,整个人的职业是怎么一回事呢?
职业生涯三阶段职业生涯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最主要的区别是我们对职业需求的改变。
你身边可能有这样的朋友,不管你跟他讲什么,他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东西怎么赚钱”?
其实并不是他俗,在生存期,我们对于职业的需求主要是生存手段,目标就是尽快经济独立。一般人的生存期大概是3-5年。90后世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在小康社会出生的人,很多人不太存在生存的问题,直接斜坡起步,进入发展期。
什么是发展期呢?在面试的时候,当你问对方“还有什么你想知道的吗?”有些人会关心工资、福利、收入、假期,但有些人就会问你“我们公司未来几年准备做什么?对我们这个团队的要求是什么?我有机会学到......?”
如果关注点再收入上,那可能还处在生存期。如果关注点在迅速提升能力和发展上,且这个阶段收入只是现金流问题,更重要的其实是职业资产的增值,那便是在发展期。发展期最重要的特征是越过收入看增速,越过赚钱赚本钱。
发展期有两种方式结束。一种是主动的,即你走到了所在职业的顶峰,外在成就感再也驱动不了你,手头上也拿到了足够多的资源,你开始想做点有意思的事。
一种是被动的,一个人的职业在45岁左右达到高原期,发展放缓,他就会思考,我还有15年的时间工作,为什么不做点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呢?
事业期的特征是找到成功的内在标准。我们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用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确定自己的成功标准。事业期的英文单词叫做“calling”,原意是“神的召唤”,想象一下你用你最擅长的能力,做着你觉得最有兴趣的事情,获得最想要的价值回报,是不是会有种天命的感觉呢?
事业期最大的特征是越过外界的评价,回归到自我的内心。职业变成自我实现的手段。
你可以把职业生涯三阶段想象成一个三级火箭。一级火箭帮你加速起飞,脱离大气;二级火箭获得加速度,此时火箭已经可以真空里匀速飞行;三级火箭用来调整方向,瞄准你想去的方向。每个阶段你都必须走过。可以加速,但是不能跨越。
我们该怎样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呢?可以从两个角度评估:
1.给自己做个财务评估。生存期进入发展期的重要指标是经纪独立,收入大于支出。发展期进入事业期最好的情况是你财务自由,完全不需要因为钱来工作;如果达不到也无所谓,你只需要确保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收入,能够满足自己的持续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你找到方向,提前做好能力、资源的储备。
2.评估下自己的职业驱动力。生存期的核心诉求是收入;发展期的核心诉求是外在成功感和能力资源提升;事业期的核心诉求是内在的成功感和意义感。
3.如果财务指标和心理指标不一致,听财务指标的,财务反应能力,能力提升才是这一切的关键。
诗和远方是一定要的,但是要从理解和接受现实的第一个台阶开始。不管你今天是在赚钱谋生,还是在努力链接资源发展,还是在寻求实现自我价值,你都在实现自我的轨道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