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向世界宣言
追寻灵魂深处的绿荫

追寻灵魂深处的绿荫

作者: 三吟常安 | 来源:发表于2020-05-05 12:45 被阅读0次

    在商业时代,在缺乏信仰的时代,树只是一种商品而不再是-种自然之神。我们再也不会将树称之为神木,更不会跪倒在一棵树下,或希望自己死后变成一棵树。

    ——《树 的敬畏》(代题记)

    读完肖复兴《树的敬畏》后,我抬头看了看阳台上的桑树和门前郁郁葱葱的大白兰树。

    肖复兴说,在那遥远的时代里,树是那样的让人敬畏,人们会将树当做神一般供奉。

    这让我想起了《诗经》。和古罗马的诗人、哲学家对树的崇敬一样,古代劳动人民也将分生能力极强的桑和材质优良的梓视作“灵木”。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前句写桑梓,后句写父母,从这个比兴来看,古人将桑、梓视作父母,桑、梓是值得他们瞻仰和依赖的,而这样的文字,源于他们灵魂深处对自然的敬畏。

    肖复兴说,如今我们对树的“敬畏之举”,只是为了自己打算而不是为了树的利益。

    的确,那些将千里外的古树移栽到城里的举动,只是一种“ 形式”,倘若人心之中已经缺失了对自然那种向往和崇敬,不懂得敬畏树的美丽,那这座城怎会适合古树呢?

    对树态度的变化,实则是不同节奏的生活的一种隔离。 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匆匆忙忙地奔波在“两点一线”之间,无暇关注道路两旁为我们洒下一片阴凉的树木,更无暇欣赏眼前一树婆娑的美好。离自然之美越来越远的我们,自然无法与树保持密切的关系。

    追根究底,是现在的人心浮躁了。根深扎于泥土之中,叶掘曳于风中,树,本就是沉静的。但在这样一个时代里, 大多数人的内心已和自然有了一道难以弥补的裂痕。拿移裁古树讲,把古树“请”来城里精心伺候,更多地是为了吸引游客,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人们就忘了尊重自然,尊重古树原本的生活环境。这本身就是敬畏的缺失,敬畏的前提是尊重,而绝不是用自己的意志去左右所敬奉的“神”。

    在这样浮躁的内心之下,我们逐渐忘了陪伴我们几千年的桑梓,也很少去追逐深藏在年轮之间的中华传统文化。

    追寻那一片灵魂深处的绿荫,本质上是对文化的呼唤,对宁静、淡然生活态度的向往。

    愿我们重拾对树的敬畏。愿挺立在面前的参天大树,再一次成为我们的信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寻灵魂深处的绿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km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