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深度阅读了三本关于课堂观察的书,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陈大伟 教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最近和魏宏聚教授深度研讨了他的教学 切片,书还没有拿到。每本书都能看懂,每本书都能知道他们的重点是什么,我作为一个阅读者和实践者,心里明白了一些问题。崔教授的书是理论框架下 的一些问题罗列,一定要掌握四个维度,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知道自己需要研究那个观察点,分然后沉浸其中,对于课堂中其他的点不必太多关注。这种操作一定是非常熟悉自己教学能力和自己短板的老师,有目的性的进行听课。这样做上让授课者会很难过,很尴尬,要有绝对强大的内心,才可以在评课场所有收获。一般老师 望而生畏。陈老师的观课议课,用一张表格,有“君子和而不同”的仁者之心的意识在教研活动中,从经验分享到研究意识,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的。而且很多观课议课的观点的提出是处于观课者自己的经验,不能确定这种经验就是原理。最近又接触到魏宏聚老师的教学切片,对课堂全过程中最重要的11个主题,先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得出大家的经验,并且形成可以推行的原理,然后拿着这些原理,对照自己在课堂中观察的典型的切片进行重新设计。这算是一种观课议课的具体 工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