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內经摘

黄帝內经摘

作者: 怡馨宅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07:49 被阅读20次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肝脏主青色,肝病患者宜食甜味,粳米、牛肉、枣、葵菜都是属于味甘的。心合赤色,宜食酸味,小豆、犬肉、李、韭都是属于酸味的。肺合白色,宜食苦味,小麦、羊肉、杏、薤都是属于苦味的。脾合黄色,宜食咸味,大豆、猪肉、栗、藿都是属于咸味的。肾合黑色,宜食辛味,黄黍、鸡肉、桃、葱都是属于辛味的。五味的功用: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缓急,苦味能坚燥,咸味能坚。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脏之气病变: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为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就是“五病”。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形体安逸,精神苦闷,发病易在经脉,用针刺治疗。形体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肌肉,治疗时宜用针刺或砭石。形体劳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筋,治疗时宜用热熨或导引法。形体劳苦,而精神又很苦恼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部,治疗时宜用药物。屡受惊恐的人,经络因气机紊乱而不通畅,病多为麻木不仁,治疗时宜用按摩和药酒。以上是形体和精神方面发生的五种类型的疾病。

相关文章

  • 黄帝內经摘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

  • 黄帝內经·素问    素之解

    依经解经,用上古天真论的内容来解。素: 上古圣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

  • 小言黄帝內经与科学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

  • 內经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 《阴符经》的智慧之十四——一部书留下的千古谜团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和《道德经》《南华经》《周易》一起被奉为道家...

  • 《阴符经》全文及注释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总共只有300多字,共三篇,作者无法考证。...

  • 黄帝内经:脾胃虚不虚?掐掐这里就知道

    中医有“脾主身之肌肉”的讲法,記載在《黄帝內经·素问·痿论》中,認為一個人如果脾氣健运,身上的肌肉豐滿、...

  • 周末分享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黄帝內经分享)

  • 內在生活摘錄

    20170207 早晨的時光 詩5:3 賽50:4QT:就是下定決心要讓基督佔有整個生命。 晨更的目標:本身不是最...

  • 胆胃同治法原于《黄帝內经》(转发网络)

    胆胃同治法, 是指针对因胆胃生理功能失常而引 起的一些疾病, 采取同时治胆和治胃, 以使失衡的脏 腑生理机能恢复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內经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wc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