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相亲再见,再也不见!

相亲再见,再也不见!

作者: 小象波米诺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17:07 被阅读18次

    谨以此文,纪念“史上最尴尬的相亲见面”,并为我为数不多的相亲经历画上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句号。(也许这样的方式本身就决定了很难有完美产生。)

    见面前,在微信上有过简单交流,能感觉得到,男生并非健谈之人,而我在不熟的人面前话也是不多的,因此微信上堪比“党中央领导答记者问式”的“一问一答”被我称为“尬聊”。然而更尴尬的是,见面之后,连尬聊都“尬”不下去。

    第一次见面,约了一场电影。我到达约定地点的时候,距离电影开场还有半小时,谁知男生竟提前了两个小时......对此,实在不知道该说点儿什么。

    …...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于是迅速搜索我能想到的一切话题:

    “你现在放年假了嘛?”

    “放了,不是,我辞职了。”

    “哦,那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

    再次陷入寂静,而我也放弃了寻找话题摆脱尴尬的挣扎。难得的默契是,两人不时拿起手机装作很忙的样子,好像这样就能化解面对面傻坐着的窘境。

    “我去个卫生间。”男生终于主动发言了......

    “嗯。”我立即拿起手机,准备远程向姐妹们“汇报”并“求助”。

    字还没打完,男生回来了。

    “我们上去吧。”

    “嗯。”

    一路上,男生以绝对的绅士照顾着我。直到,走进一直被视为“最容易让空气凝结的空间——电梯”。于是,我又迅速开始搜索话题:

    “你经常来这看电影吗?”

    “嗯,经常来这。”

    “我记得xxx路也有一家,那边是不是离你家更近一点?”

    “我知道那家,那家比较远。”

    “哦。”

    …...

    这一次,我是真的放弃主动寻找任何话题的想法了。好在,看电影不需要太多交流。

    电影结束,我打车回家,男生目送我离开。车门关上的那一瞬间,我似乎听到,过去两个小时里一直围绕在我身边的尴尬气氛爆破的声音......

    如果说,见过这一面,让我们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那一定是沉默的默契。两个小时里,我们之间的对话不超过十句,但心理活动大概是很丰富的,至少,我是。

    车刚出发,收到男生的微信,想了解我对他的评价以作参考。

    参考?

    我努力克制着自己对如此直接的行为的不满,如实“反馈”:只觉得话很少。

    作为“交换”,男生给出对我的评价:似乎有些被动。

    我知道,这里的“被动”不是所谓的女生的矜持,而是从微信到见面,我所表现出的自以为得体的“回应”,实际上都被男生理解为“敷衍”。而我不能否认的是,他所感受到的就是我内心的真实独白:我抗拒一切形式的相亲。微信也好,见面也罢,纯粹是为了应付热心的亲戚。虽然已经努力调整过自己的态度,以免落得“不尊重人”的境地,但依旧让人感觉到如此,我只能深感抱歉。

    算起来,这不是我第一次“被介绍对象”,但确实是相亲对象里第一个见面的。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有一个亲戚以我完全不能拒绝的方式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这让我对相亲这件事产生了一百二十分的抵抗情绪。

    要知道,那时的我对相亲是这样描述的:

    “把雌雄两性扔进一个笼子,看是否能产生什么反应。这个不行,再换下一个。”

    现在回看,这样的比喻确实有些过分。而我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不久的将来,自己也会被关进“这神奇的笼子”。

    当然,并非所有的“相亲”都是如此。曾经有一个亲戚想给我介绍对象,在微信上简单说明意图,并介绍了对方情况,最后特别强调:我父母不知情,是否接受我自己做主即可。那一瞬间,除了被尊重,大概还有一丝“欣喜”,“相亲”竟可以如此自主。

    但,也不是所有相亲都能如此幸运。我不否定通过相亲找到爱情并走到一起的可能性,只是对此种方式之粗暴表示强烈抗拒。

    前不久看到蒋方舟在一个采访里提到由中山公园相亲角引发的关于“相亲”的思考,深觉准确和深刻,摘录原文在此:

    “相亲真的是一件太屈辱的事情了。年轻人所有的奋斗、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挣扎,都被那么写成几行字,放在地上供人挑选,任人践踏。他的独立的生命被矮化,被贬值,看的是一个非常轻薄的一件事,被单薄地放在两性市场上去衡量,这个确实是让人非常沮丧和对人生没有信心的。”

    在她的另一片文章中,关于“相亲”也曾这样描述道:

    “相亲时,彼此先已一种惊人的温柔表示自己“只是找一个过日子的人”,然后再杀气腾腾地平摊自己的各种硬件条件,身高体重家庭成员重大疾病,不动产清单,对方出对十,自己不得不接招回一个对勾。我颇为喜欢这种毫无掩饰的粗暴的过招,觉得人越是动情地相信一个理想化的自己,就越容易露出最不堪的弱点。”

    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第一次“被相亲”的经历。和男方加了微信打过招呼后,对方以带着某种讽刺意味地说:“还是个大学生呢,我就比较差了。”(想说明的是,学历应该是中间人介绍的,我并未主动提及,也并不清楚对方学历如何。)

    说实话,我从未觉得学历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他这样的自我贬低且看似称赞实则充满讽刺的态度确实让我非常尴尬。

    后来,对方又“礼貌”地询问我的身高体重,当然,同样作为交换,他先报出自己的数据。而对我来说,那种感觉和赤裸在众目之下任人宰割没有任何分别。

    也是从那时候起,此前对于相亲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已经变成深深印在骨子里的深恶痛绝。

    厌恶的原因无非这几点:

    首先,这样的方式与我而言太过“简单直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我反对的并不是相亲本身,而是相亲的形式。如果能以一种不那么赤裸或者更婉转的方式,我想我可能会更愿意接受。但相亲的目的(结婚)又决定了其方式的直接和粗暴。因此,这本身就是一个死循环。

    其次,就相亲本身而言,其实是一件不置可否的事情。我反对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婚姻,结婚不是目的,更不是任务。为了结婚去相亲,在我看来是一个伪命题。

    很多事情都不存在一种狭隘的判断标准,婚姻也一样。不应该存在:必须要结婚,只有结了婚才可能会幸福,不结婚就一定不幸福的设定。

    在周保松的《小王子的领悟》里面有一章详细分析了:如果你是五千多玫瑰中的一朵,你要如何自处(这意味着可能不会有人“驯服”你,就是说可能不会遇到彼此驯服的爱情。)。文章告诉我们:除了驯服他人,我们还可以驯服自我、驯服志业。这三者不是对立或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可以是互相补足和相互支持。甚至可以说:“人只有先学会好好驯服自己,才能好好驯服他人和生命中的志业。”

    所以驯服他人(代表爱情)从来都不是人生中的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如果把结婚设定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未免有些偏颇,甚至于有把自己的人生幸福与否加之于人的嫌疑。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结婚,只是希望不要把婚姻作为人生美满幸福的唯一标准。另外,我觉得婚姻和爱情也不能混为一谈,甚至于有时候,这两者可能是完全不同且毫无关系的。

    如果有人想通过相亲这样一种方式增加遇到爱情的几率,我倒觉得无可厚非,但仍对相亲这一前提下真爱发生的概率持保留态度,并非不可能,只是机率微弱得可以忽略不计。

    引用蒋方舟在采访里的描述:

    “当你用物质去衡量对方的话,对方也会用物质衡量你。你觉得对方每个月或者重大节日应该给你转帐多少钱,对方也用同样的价格衡量你。你不可能要求,你对对方要求的是物质,对方回报你以真情。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一个买卖。

    我觉得是这样,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共同承担。承担共同的财富、共同的债务、共同的成长、共同的累积,对方的缺点,对方有可能的风险也要一起承担。”

    相亲本身的特殊目的,是“爱情”难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双方带着的本能的不信任和对外在的诸多要求,都是阻挡爱情萌芽最大的障碍。因此,相亲大概是找到合适结婚对象的一种方式,但可能不是寻找爱情的最佳途径。

    以上,是现阶段的我对相亲这件事的一点理解和看法。

    希望未来的自己:

    1、在还没有对相亲这件事改变看法之前,不要再接受任何形式的相亲。

    2、如果相亲,请带上全部的真诚和真心,如果不能,请不要要求对方报以真诚和真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亲再见,再也不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wi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