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安静下来,聆听一下自己内在的声音,就会发现内心占据了太多的恐惧。
听《家庭的觉醒》,了解到人的两个我,“自我”和“真我”。自我无法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是一种为了在这个世界求得生存而发展出来的错误人格。自我根植于恐惧,因此总是表现出控制、苛责和愤怒。真我冷静、理智、平和且能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你仔细听脑海中的声音曾经告诉过你的关于孩子的无数事情,你会发现它们大部分都起源于恐惧。当孩子写作业有点慢时,你会不会想:如果孩子一直这样磨蹭下去的话,将来怎么办?他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以后要如何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孩子和你顶嘴,不听你的话,你会不会想,他怎么能够这样对我?他这样没有礼貌,这样不孝顺,将来如何与人相处?
面对上面的事情,我们害怕的究竟是什么?是事实本身,还是我们对事实持有的看法?其实,我们害怕的是自己的看法。当遇到事情时,我们总带着一堆的意见、理论和看法。这样,我们就不会去了解事实是什么,就不可能接触到事实中的真相。事实只需要面对,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困扰,而我们固化的看法、经验、意见和对事实的认知才是制造出恐惧的元凶。恐惧就是不接受眼前的事实和事实背后的真相。
带着这样一份对恐惧的了解,我梳理了一下对女儿晚睡的恐惧。当我睡觉后,女儿迟迟没有关灯睡觉时,我内心的声音是:不是说作业写完了吗?怎么还不睡觉?是不是在看手机?看什么乱七八糟、无聊的内容呢?这样视力又得下降了。慢慢养成熬夜的习惯,影响健康,以后可怎么办?看来以后晚上还是得收手机,孩子的自控力还是差,稍不管着点就自我放纵。我是不是得去提醒她该睡觉了……辗转反侧,直到从门缝里看到女儿关灯睡觉了,我才睡着。
第二天早上,我一直憋着想问女儿,你昨晚睡那么晚,都干什么了?每次话到嘴边,我就感受着自己想要问女儿的动机,发现背后的根本动机是不相信她,不接受和不允许她按自己的时间安排睡觉,我希望她能按照我的方式来进行作息安排,如果不按我的方式,就会引发一些问题,我害怕这些问题。事实是,她如果困了,自然就会去睡觉;每个人的睡眠习惯不完全相同,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作息方式生活,并不存在哪一种最好的作息方式,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作息方式;女儿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不是让我获得掌控感和安全感的工具;如果因为长期晚睡引发健康问题,那么这也是女儿学习健康管理的一个机会。
会不会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问题,都是因自己的恐惧而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