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你总能听到熟悉的声音,无论怎样,那都是关怀与被关怀,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才会逐渐退祛我们自身的棱角。
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带给他人轻松自在,也给自己留更宽的道路,直到暮年甚至到临了前都在经历大彻大悟。
人与人交往之间有两种极其可怕的东西,叫作付出感和牺牲感。无论是在爱情、友情,家庭教育、家庭人员关系都会因此成为痛苦的根源。
一旦父母对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牺牲感,就会自觉的自己十分不易,十分伟大,对他潜意识都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当这种感觉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随之产生的就是负疚感以及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例如,你对孩子说,你说你这顿饭花了我多少工资,养育你,供你读书,我们多么多么不容易,当初生你,妈妈忍了多少委屈,受了多少罪,就这些你随口的话,经年累月对一个孩子会产生巨大恒久的影响,很多家长基本上都会说这些。
在我们生活中,不要一边做,一边抱怨和数落爱人,孩子,那样只要你既受了累还不落好。这一点曾劝过母亲,而母亲则说父亲只会做人。其实我知道比起父亲,母亲要辛苦得多,但就是一张嘴不饶人,没完没了,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化家庭带来的陋习根深蒂固。
其实,很多时候,情愿你什么都不做,只要你时时刻刻都能高高兴兴或者安安静静就好。把嘴闭上,这比你包揽了所有家务,但一直在为此叨叨叨叨去说,数落他们不易要强得多。
任何事,你心甘情愿了再去做,做就不抱怨不委屈,因为这件事是我愿意的,如果有委屈又必须抱怨的事别做,有句俗语叫宁当拙妇,别当怨妇。
比如,生孩子之前,你要想好,这孩子是不是我愿一生,你说生孩子多疼,赚钱多辛苦,但孩子理解不了,也不能感同身受,只能感受到焦虑不安以及负疚感。
而你呢,在长期这样的思维特性中,认为做的每一点都是一种付出和牺牲,养育孩子快乐一点都感受不到,生孩子疼不是孩子的错,赚钱辛苦那也不是孩子的错,孩子为什么要为这些而满怀着负疚感。
那些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只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难道不是吗。
最该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生为父母体验到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那是一种自由。
现在还有很多孩子的奶奶姥姥,一边帮着带着孩子玩,一边还给他数落儿媳妇埋怨姑爷,一边,给这个儿子家花的钱完,一边说小俩口子这个对孩子不付出。
你说,不用您带,实在不行请个保姆,我告诉你,他马上就又哭又闹,又拿这个脑袋撞墙,人家会说你啥意思,你瞧不上我,对不对?所以说我最烦的就是这种老人,明明是你自己的选择,你为什么总往在别人身上找这个问题。(这是很多现代人与父母辈最闹心的家庭关系)
同样道理,用教育孩子这事举例,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让身为家长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明白,在爱情、友情、夫妻和婆媳关系,包括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心甘情愿的毫无抱怨的负责,这才叫真正的选择。反之亦然。
要承认挨打立正,源自自私的付出感和牺牲感,除了让对方心里都倍感沉重,成为矛盾痛苦的根源,毫无意义,永远不会得到对方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支持。
当然,之所以表明这样的观点,一则让自己将来做个开明的长辈,二来我们教育下一代,更应该与时俱进地成长更好的自己。
我们都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代有大孝子董勇美传,也有周振逆子变驴教科书。人因性情不同,出身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历经的遭遇不同,也因秉性天赋而异。
我国是个自古孝道闻名于世的国家,大部分人历经岁月的洗礼才顿悟到这句话的真谛,教我们珍缘惜福,为人子女趁早及时孝尽行善。
我们都要老去,命运都撑控在自己的手里,不抱怨上一辈,但也不要指望下一代,对自己负责。生为人子,有生之年不留遗憾最大努力孝顺父母,心安即德。
风之所及,皆有麦浪,心之所至,尽得盈满。夏日的第二个节气,祝愿家人和朋友幸福快乐每一天!
我是明明,请记得,世界和我爱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