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修40年后,他说:真正的修行与这些无关,直击灵魂深处

禅修40年后,他说:真正的修行与这些无关,直击灵魂深处

作者: 顾小宝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20:21 被阅读0次

今天分享一本我刚看完的让我非常感动的小书《真正的修行》。这本书真的是突然跳入我视野,然后我不由自主打开的。一般我看到这种书名,作者我不认识的话都不会去看,但这本书突然弹出来的时候,我直接点进去看了,而且一边读一边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本书的作者,阿迪亚香提(Adyashanti),19岁就开始了对“真理”的探索,15年的密集禅修之后,进入完全无我的自由境界,被称为“后禅宗”导师。本书正是作者灵性觉醒后的作品。

这本书中作者对修行的理念是颠覆了市面上很多宗教修行的认知,他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了真正修行的态度,真正的放下,真正的打开,真正的觉醒。这无疑破除了一些人在修行道路上的障碍和陷阱。

非常巧合的是,这些观点是我走到这个阶段以来,我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认知非常同频。

就之前有很多过去课程的同修来问我:“你现在在学哪个法门?”

我说:“我什么都没学。”

同修又来问:“那你要不要来上上课,学些新的法门?”

我说:“我现在只想好好生活。”

同修问:“那你不再修行了吗?”

我说:“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修行,生活才是真经,不在生活中修,还要去哪里修?”

尽管这段时间我自己称为是空白期,没有学任何课程,没有学任何法门,没有进入任何门派,但却从生活的各种发生中了悟到很多过去不解的真相。

正如作者书中所述,你是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还是要逃避现实,修行啊,冷暖自知。

01

你所理解的放下

是真的放下了吗?

本书的开头就是一连串的灵魂拷问:

你是否一致在努力想要把自己变成你理想中的另一个人?

你是否一直努力上各种禅修课,努力想获得某种特殊的体验?

你是否竭尽全力让自己感觉好,并把这部分当成“对的自己”来展示给别人看?

你是否一直在努力消灭那个不想提及的“错的自己”?

这就是很多修行人包括我自己,最初在做的事情,美其名曰“让自己变得更好”。

然而,事实证明,每一个踏上这样一条心灵之旅的人,终有一天会发现,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过去的你不想要的模式却又不断的在重复出现。

作者阿迪亚香提告诉我们,当他自己以这样的态度修行时,他发现修行只不过是提供给他一条以失败而告终的路而已。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阿迪亚香提说,很多修行人所谓的“放下、臣服”都是头脑层面的放下,并没有真正做到放下,反而去到了控制。

我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过去我说我要放下对我老公的偏见,但我经常会揪着他说的话不放,然后告诉自己要放下,不要生气,要臣服,不要执着,其实我内在是想控制,让他听我的,这个才是我的“真面目”。

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我哪里是放下,我完全是在控制啊,就是想让他按照我的意愿来办事,这是放下吗?这是控制呀,我走了相反的路。

我真正感觉到放下,是我开始对我老公之前说的,我觉得没毛病啊,他说的对,挺好的,这个时候我不再想要去控制他按照我的意思来,这时候我觉得是真的放下了。

在书中作者有一个比喻,我觉得非常贴切。

想象一下,在一间屋子里有许许多多家具,你在里面总是觉得某些家具看起来很不顺眼,很不协调,你就一直要去挪动这个,保留这个,扔掉那个,没完没了的在移动他们。

但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不管怎么动来动去,总有其他家具看起来不对劲,不协调,搬动了这个,又发现那个不好,你没有时间好好享受这间屋子,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与屋子里的家具斗争。因为你想控制他们按照你的意愿来。

阿迪亚香提说:“真正的修行就是安住于觉知的空间,在其中,万事万物得以被揭示、被了知、被经验。如此一来,它就可以放下它自己。”

意思就是,当你突然有一天发现,整个空间其实非常宽敞,家具怎么放都没问题,你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享受这个空间,就不会再去想要控制这些家具了。

空间其实就是你的心,家具就是你的念头。当你的心彻底打开,足够宏大,念头就顺流而下,来来去去,不再抓住不放,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02

为什么大部分修行人

总是求而不得

阿迪亚香提所说的真正的修行,其实也只有三个字:不操控。

真正的修行没有方向、目标和方法。所有方法的目标都是为了到达某种境界。所有境界都是有限、无常和有条件的。痴迷于境界只会走向束缚和依赖。真正的修行是安住于基本意识。

就像有一段时间,我在禅坐时体验到了禅定状态,身体消失了,和周围的空间,甚至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那段时间我特别兴奋,但也特别抓取。

每次打坐冥想的时候,总希望再次经验之前的体验,但最后发现越是想要经验,越进入不了那种状态,就是进入了抓取的方向。

在说直白一点,那段时间我的修行是有目的性的,就是想去到禅定的境界,甚至是无我的境界,但越抓取越不得。就是失败的经历。

我发现这段时间我遇到的同修也是在这一层面的,每次我们一起共修结束,都会分享自己的体验,就会发现,很多人会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相,自己身体有某种奇特的感受,自己的意识去到了哪个哪个维度空间。

然后,那段时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修分享自己在禅坐时候的各种奇特的体验,那个时候,若是有人没有体验到这些好像就是“错”,然后就会评判自己能量低、觉悟低、振频低,就开始自我否定。

我现在想来,这个阶段不是错误,但确实是去到了另一个方向,就是带有目的性的修行,感觉自己一定要达到某种境界,一定要去感悟到某些奇特的感觉,这才是“对的”,要不然就是自己能量低、觉悟低、振频低,自己不够好。

这也是很多修行人士求而不得的关键,不修还好,修了反而越来越抓取,生活上物质上不抓取了,但对某些神秘奇特的体验越来越抓取,这难道不也是抓取吗?

其实禅修的老师都会告诉大家,不要去到抓取的方向,一旦抓取结果肯定是求而不得的,但我们总是太自以为是,我们更喜欢去追求那些奇特的体验,那个更好玩啊!而真正的觉知没有升起来啊,没有在生活中去落地实修,就完全没有听进老师的忠告。

这也就是很多修行人都是求而不得的关键。

03

到底用什么态度修行

阿迪亚香提又指出,很多修行人依然用过去固有的观念来制约当下的自己,觉得修行就应该奔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去:

为了身体或心理健康;

为了让身体或心灵平静下来;

为了打开身体中的能量通道——脉轮;

为了培养爱心和慈悲心;

为了让意识去到更高境界;

想要获得灵性或通灵的能力;

还有一种修行是为了帮助灵性觉醒和开悟;

阿迪亚香提认为,真正的修行是“随顺万物”,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神秘体验的目的而去修,也不是为了获得他人对你的肯定,这是一种自我操控式的努力,无疑给自己设置了一道枷锁和障碍,正所谓的“认知障”。

真正的修行是放下你认为的要成为什么、体验到什么、感知到什么,放任自流,不带任何评判,只是纯粹的觉知当下。

当你越来越深入地安住于当下的 观照之中时,所有的客体就会顺其自然地运行,那个真正的你自己反倒是自己出来了。

那很多人就说了:我修行究竟是为了什么?当初走上修行这条路不就是因为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修行不就是为了要从各种问题中解脱出来吗?若是没有任何目的,那我还修什么?我干嘛还要去修?

这是个非常好又非常普遍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答案没有对错,关键是每个人的意愿和想要去到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就像作者说的,你是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还是要开悟,还是要获得什么神秘力量,都没有好坏对错,只是最终去到的方向不一样。

你若是要去了悟世间的真相,那这种控制抓取的方向,最后你自己就会发现行不通了。倒不需要任何人告诉你,自己就发现怎么还是在原地鬼打墙,还是困在问题中出不来。

作者提到,真正的修行和任何技巧法门无关,确实是,就像《一念之转》的作者拜伦凯蒂,她之前一直疯疯癫癫精神失常,常年睡在地板上,但突然有一天她从地板上站起来,突然对周围一切的看法发生了360°大转变,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开悟了。

若要去了悟这个世间的真相,就需要一种开放的、纯粹的、天真的态度,放弃头脑层面的控制和受训,真正的去觉知自己的感觉。去感知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此时此刻你的身体感受如何?

不对头脑跳出来的“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是对的,那是错的”给予任何回应,只是去觉知、去感受,将自己完全打开,去真正拥抱周围的世界。

这种真正的放下控制,就会在某一个瞬间有种“啊哈,原来如此!”的顿悟,这就是自然而然的获得了某种启示,不是你强迫自己去想能想出来的,你会发现这种启示对你是最佳利益。

再说简单点,这种“啊哈”的启示就是通过让内心顺其自然,不逃避现实,真实的去面对,放下评判,自己去感知、体验、了悟出来的。

04

修行就是生活本身

本书的最后,作者给修行人士的建议就是:以修行的方式去生活。我的理解就是生活就是修行,修行也就是你的生活。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朋友,她家里条件非常好,有独立地每天可以禅坐的房间。在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把生活的某些事情称作“修行打坐”,另一些事情称作“日常生活”。

起初我特别羡慕她,哇!居然有自己的禅房,人生肯定很自由啊,想打坐的时候就去打坐,想做其他事情就做其他事情,打坐的时候有独立空间真好,可以不受影响。

我瞬间对我这一念产生了警觉,我把修行和生活割裂开来了(当然这也没有好坏对错,就是这不是我要去的方向而已)。

这位姐姐也有自己的苦恼,最大的苦恼就是,她觉得自己每天打坐1-2个小时,而且还真的是非常认真的不受任何人打扰的在独立空间里哦,一般人是没这个条件的。

但她面对孩子作业没做好,成绩不理想依然要发火,和孩子的关系也有点僵。她自己说的:“我已经这么用心地修行了,为何我还是搞不定我的孩子!”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突然这个案例就跳出来了。这里就非常真实地印证了作者说的“以修行的方式去生活”。

作者在这么多年的传道中,发现很多很多修行人,哪怕是非常优秀的修行人,还是会把修行和生活分开。正如我上面这个案例中的姐姐一样,打坐的时候是一副面相,屁股离开坐垫后又是另一副面相。

就有人问这位姐姐:你最终的方向是要去到修仙?还是要去到更好的生活?她回答:“我当然是想要更好的生活啊。”

既然确认了这个方向,就很明显这位姐姐是为了打坐而打坐,把自己割裂成两个不一样的人。明明都知道要“知行合一”,但回到生活中却去到了自我分裂的方向,请问,这到底在修什么?看似认真在修行,回到生活中,依然用过去的那套模式和孩子、和家人沟通相处,还是遇到同样的问题,依然困在其中。

那很多人就会问?那我该怎么做?我该怎么修?

阿迪亚香提指出,坐禅当然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真正的修行和学习如何坐禅无关,和每天花多少时间在那边坐禅无关。修行是一件非常灵活的事情,这个灵活性就是要把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进去。

当你真正融入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依然存在,但你不会逃避,就像我说的这个案例的姐姐,孩子作业做不好,是要换一种方式和他沟通,是求助老师的帮忙,是有其他很多种办法来解决的,而不是绝得自己是一个修行人,孩子就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啊!我应该是个没有问题的人啊!反而去和孩子对抗。

当我们真正随顺万物、如其所是,在那样的臣服时刻,某些原生性的东西就会来到你身上。我们称之为“灵性觉醒”。真正的你的本性会出来告诉你怎么做,而你也知道真正的你自己应该怎么做。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每次有问题发生的时候,一点一点去觉察觉知自己的念头、反应,这很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需要一点一点练习的。

这也是真正的修行,也是我们真正的生活。

至于何时觉醒,何时开悟,这与修行时长无关,与修行的技法无关,什么时候发生?顺其自然吧!

相关文章

  • 以打坐修定力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以打坐修定力 一个修行人, 真正在禅修的人,要具备几个气质: 第一个、英雄气。真正的修行人,他...

  • 何必

    但用此心。 用心做事,把事情做得更大、更强更高,更繁荣,是修吗?修行、禅、禅修,与这些所有的人、事、物、相有关吗?...

  • 禅意生活

    禅是一种修行,生活也是一种修行。古代的僧人修禅都是通过生活来进行,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就是说禅就是生活,生活就...

  • 2019-03-25

    所谓修行,即修与行。修,即修正,修心,修性,然后依道而行。因此,真正的修行,就是顺道而行,如此才能擦...

  • 正念之道-安般入门

    安般入门 佛教的禅修方法有两大类,即止禅与观禅。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法;观禅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法。在这两种方法当中,...

  • 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很久前听过几次,但只有这次是真正走心了,回想禅修这些年,开始了很多年,都觉得修行就是乖乖打坐、很长时...

  • 2022-11-20

    什么是修行?修是修正,把错误的想法说法和做法,修正过来叫修行 六祖讲 在家人如何修行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 在家之人如何修行?

    六祖慧能在《坛经》中进行了详细解说。 他首先说在家修行的整体原则和在家修行的可行性:“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

    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关乎宗教的,要么佛,要么道,所以,似乎必须要信佛入道才算修行。修行二字一旦被贴上宗教的标签,就显...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

    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关乎宗教的,要么道,要么佛。所以,似乎必须入道信佛才算修行。「修行」二字一旦被贴上宗教的标签,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修40年后,他说:真正的修行与这些无关,直击灵魂深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zx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