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太阴病,自利,腹自痛,腹满而吐,食不下,脉沉而微。
此治太阴脾土病之法也。脾乃阴脏,阴中阳足,则脾经上升,与胃经合成圆运动。阴阳和平,不病寒也。病则太阴阴盛,胃气消灭,则病湿寒。寒湿偏多,故自利,腹满,吐而食不下。水寒火灭,木气失根,郁而卫击,故腹自痛。此火土两寒,中气将脱,危险极矣。
此方用炙草补中气,用干姜温中寒,除湿气,用附子温肾水以救火。水土俱复,阳与阴平,运动复圆,所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太阴湿土之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脾阳素虚之人,病即由表入里,则成此病。或表症才现,里症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面色灰黯,精神短少,舌苔灰润,而口淡不渴也。表症里症兼现者,先温里,后解表。阴盛阳微,故脉沉微。
表里本是一气。表气偏,里气必偏。所以表病不解,里病必做。表气偏里气不偏者,必中气健旺之人,里气的阴阳调和,不成里病,里病一成,变成生死问题矣。他脏他腑准此。
~~~~~~~~~~~~~~
关于本方末段的思考。
末段分析了人身体表里病的不同影响。将里类比为人的内心(心态,能量,思维方式等),将表类比为境遇。
所以末段也可类比为:境遇与内心本是一气。境遇不顺畅不完美,内心必然会被影响。所以境遇不改变,内心必然会一直受影响。而境遇不顺内心却不受影响者,必然大智慧存于心中,内心能量充足,能化解一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会发生内心失衡,而内心一旦失衡,便成生死问题。
如此,有心病时,一方面积极改变境遇,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强大内心提升认知,皆可获得不同程度的解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