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南京路被誉为“中华第一街”,可地图上并没有它的明确标注,而只有“南京西路”和“南京东路”,这是为何呢?翻开历史尘封的册页,其来历竟充满屈辱。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除割地、赔款外,还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在上海以每亩年租金1500文的价格取得830亩土地,辟为在我国领土上的第一块租界,并逐步将其打造为有治法权的国中之国,随后美、法等国也相继跟进,取得大片租界地,许多洋行迅速涌入,慢慢形成纵横交错的繁华街市。
1865年,英国人为规范街道名称,把“花园弄”改称“南京路”,以纪念他们引以为傲的《南京条约》。同期,小刀会在上海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大批富人躲进租界,洋人大发其财。英、法等国趁机扩大势力范围,将南京路向西延展,在其两侧兴建了众多洋楼别墅,它的总长超过5000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十里洋场”。
十九世纪初,众多海外华裔也开始在南京路上开设商铺,像有名的大新公司、新新公司、永安公司和先施公司先后建起高大挺拔的商厦,还缔造了我国商业史上数不胜数的首创,比如最早的商场自动扶梯,最早的百货店空调,最早统一着装的服务人员,最早汇集了餐饮、影院、赌场、杂耍的大卖场等等。南京路俨然成了东方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挤满各种肤色的游人。
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分别与美国和英国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及《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民国政府收回了上海的所有租界,并把南京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的东西两段,分别命名为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南京东路于1999年辟为步行街,其保留了清末民国时期的大部分老建筑,诸如和平饭店、嘉陵大楼、中央商场、永安百货、新世界等等,同时一些新的地标性建筑也拔地而起,像世纪广场、世贸广场等。步行街上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每天都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人们除了购物尝美食之外,更多的是为感受国际大都市的精彩,享受美轮美奂各式建筑带来的视觉盛宴。
然而,靓丽的南京路难掩它灰暗的底色,其名含辱,其声带垢,它的沧桑之路即是申城历史变迁的印证。如今,哥特式的尖塔已化作网红打卡地,奇耻大辱没有结为伤痂,而是幻化为闪亮的项链,令人唏嘘。或许我们不可能永远背负沉重的过往,眼睛终究需要展望未来,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呵斥声犹言在耳,并变音为脱钩断链的叫嚣。新旧交替的南京路上,闪烁的霓虹汇成一行醒目的大字:和平不是呼朋引伴的饭店,而是强人铁拳打出的新世界。
2023.7.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