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好地方

作者: 东方一任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06:50 被阅读0次

    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淮安日报刊》2017年6月18日,作者:张同刚

    “珍惜淮师这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2011年6月30日,淮阴师范学院院士工作站揭牌,淮师1981届校友、南京大学祝世宁进站讲话时勉励母校学子。

    淮师每一年都会以耀眼的成绩证明,院士校友所言不虚,今年更是如此:全校有1511名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达线888人,213人被国内985、211高校录取;6月8日,杨阳同学入选全国百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典型,并成为全省唯一的获奖典型全国宣传对象;在武书连版《挑大学选专业——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淮师新生质量等级排名为563位,经过四年的培养,毕业生质量等级排名为426位,进位137名。

    一所省属地方本科院校缘何能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靠的是人才培养质量,靠的是教师队伍素质,靠的是教学科研实力。”淮阴师院党委书记朱汉清说。

    人才质量“呱呱叫”

    据淮阴师院校友会统计,淮安、宿迁、连云港60%的中小学教师、70%的中小学校长、80%的特级教师、90%的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是淮师校友。

    淮师人才质量“呱呱叫”,在系列大赛中频频得到印证:2016年江苏省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上,淮师37名选手中有29人获奖,其中一等奖6人,一等奖获奖数和获奖总数居全省前列;同年,“淮师团队”获法国“波尔多左岸杯”大学生品酒大赛亚洲赛区赛冠军,在决赛中与来自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沃顿商学院等7所世界名校的学生一决高下,最终名列第四名,为中国大陆选手参赛以来取得的最佳成绩。

    “顶呱呱”的人才质量从哪里来?

    向教学要质量。文学院杨颖老师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课因为只有四十分钟,学生感觉“很不过瘾”。她创新开展“项目学习与讨论”模式,学生走上讲台当主角,以项目报告的形式呈现研讨成果,老师则负责组织辩论交流,启发学生辩证思考,课程变得妙趣横生。这只是淮师向教学要质量的一个缩影。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内容,广泛开展论教沙龙等研讨活动,着力抓好OBE体系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与教学环节的实施,积极顺应“互联网+”教学变革趋势,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考教分离等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手段、水平实现同步提升。

    向融合要质量。2016年,淮师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顺利通过省绩效评估答辩和现场考核,在全省5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取得A等成绩,成功获得新一轮四千万继续全额资助。学校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优势,建立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三站跟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制”“卓越计划”和“本科生参与研究”等措施,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与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构建校政、校地、校校合作育人平台,先后与14个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233个行(企)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如共建“淮安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淮安电子商务学院”,与苏州大学结成对口共建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开展交换生学习计划,等等。

    向实践教学品牌要质量。多个实践教学品牌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学院的“十百千工程”、数科学院的晨读、教科院的“三字一话”、法学院“模拟法庭”、音乐学院“周周剧场”、美术学院“创意艺术节”……校内响当当的品牌数不胜数,巩固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也有效训练了学生职业能力。

    向国际化要质量。与英国诺丁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3+1学制”和“双导师制”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生模式,目前已有15名本科生通过雅思考试,并注册入学。同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与地区的29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向境外高校派出交换生与双学位学生510余名,接收韩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留学生251人。

    目前,淮师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6个,拥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45项/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课程等19门,省级精品立项教材32部,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22个。

    教师队伍“当当响”

    淮师人才汇聚,人文荟萃,涌现出于北山、周本淳、萧兵、闵抗生等一批知名学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淮师汇聚人才、成就人才的力度更大、举措更多,人才引进、薪酬分配等系列创新之举成功助推一大批70后、80后青年学者脱颖而出,铸就了一支“当当响”的教师队伍。

    在人才引进上,学校实施“按需引进、刚柔并举、全员聘任、分类管理”的人才引进与人事管理制度,校对特别优秀人才实施“一人一议、一事一策”和开展“一站式”服务等灵活周到的人才引进政策。2016年,学校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全职引进Nikolai教授团队,在提供独立实验室和良好物质生活待遇的同时,给予特殊的人事、工资和考核政策,成员配备、薪酬待遇等均由Nikolai教授自主决定,以便他放开手脚,迅速占领科研制高点。

    学校建立高水平人才协同共享机制,柔性引进高水平人员,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任务为牵引,在“人才流动不调动,编制仍在原单位”的基础上实施全员聘用制,建立“全职人员、兼职与双聘人员、交流人员”三类聘用管理体系。

    目前,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110人,有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10个,另聘有国内高校硕士、博士生导师110余人。

    学科科研“节节高”

    一所高校要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是什么?最不竭的动力是什么?淮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学科建设。

    淮师自从确定2003年为“学科建设全面启动年”以来,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大力实施“学科聚焦”战略,加大建设力度,着力形成布局科学、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根据这一战略思路,淮师始终坚持突出学科定位、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等五大要素,着力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近年来,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等5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学科,数量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在2015年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验收中,5个立项一级学科均以“良好”以上等第顺利通过验收,“中国语言文学”更是以66%的优秀得票率在47家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名列第一。

    在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等项目申报方面,淮师成果一直处于同类高校前列。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2项,部省级基金项目151项。出版专(编)著170余部,发表论文3400余篇,其中被SCI(E)、EI、ISTP收录690篇,CSSCI刊载400余篇,授权专利280余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20项、厅市级450项。

    根据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排名,淮阴师范学院位列全国高校(含研究机构)第167位、江苏高校第23位、江苏非硕士授权高校第1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学习好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fe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