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芳华未逝

芳华未逝

作者: StoneShineWorld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18:35 被阅读0次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芳华】无数次掀起我内心的感伤,而这句旁白则不期然地勾起了各种人设,一股莫名的自怜情绪如此真切地划过渐次慵懒的知觉。尤其是那些单调贫乏却又充满抒情式语调的教导场景,仿佛离自己并不遥远。

    我很喜欢和一个朋友聊社会,聊政治,聊人生,聊哲学,也聊生活,聊工作。她有着让人不断opening up的能力,总能让我在超越琐事、麻烦、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的高质量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真切地体验到感知自我和走进自我的愉悦。

    想起曾经看过一本美籍印度裔医生所写的《最好的告别》(Being Mortal -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这本书探讨的是人如何“管理”自己走向衰老与死亡这一确定性结局。他反复地强调,人是追寻意义的动物,需要对自己的生命有尊严、有隐私权、有控制权、有选择权、能交流地活着,而不是被程序化、技术化、机构化地维持着。一定程度上,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大型的机构,大多数的人们按照主流的思想、规则和程序机构化地活着---大到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理想,小到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生子,什么时候退休,甚至用什么样的语调吐出什么样的句式和内容······大多数人都在安全范围内,谨小慎微到没有自我地生活着。而那些看似坚持了自我的人,却更多的是被群体抛弃而出走的孤勇相照。芳华,不是一群人、一代人的芳华,是一个时代的影像。

    一个影像被打破的同时,更多新的影像被制造出来。有一部英剧【黑镜】(Black Mirror),其中一集讲述了一个虚拟世界中人们真实的虚拟生活。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编剧和导演没有哗众取众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折中,也没有迎合今日之普罗大众的喜好设定一个英雄救世的结局。而是,即便是意识到虚无生活的男主,也最终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成为机构系统的人设,同时也选择了继续着虚无的生活。科技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也挑战着人们既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选择。影片中的人们,面对庞大的系统操纵,个人的自觉意识与自由意志无关紧要,如同有一个无形的按键,只要开启,人们就按照既定程序过完标准化的一生。在这样的世界中,昨天、今天和明天,其实是同一天;童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除了生理上的差异,对哪一个阶段进行价值评判都没有意义。

    青春吐芳华,被认为是一生中最值得羡慕的时光。无论是因为社会环境,还是个人选择造就,她的伤春悲秋大抵来自纯真友情或者爱情的求而不得,抑或得到之后的甜蜜负担。但我想,之所以被羡慕,是因为相互之间能肆无忌惮地进行真诚而自我的交流。尽管这种自我,还未真正形成。

    于己而言,最美的时光不是远去的青春。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是在探索未知与未来的路上,逐步认识生活的世界,慢慢接近真实的自己,渐渐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是在与世界的磕磕碰碰中,理解他人,也能做出选择成全自我。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是在与自己的万千人设斗争中,最后能对自己说:I grow into myself,then I grow out of myself.

    我的芳华,今天之后的每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芳华未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fq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