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曲山大庙与张献忠

七曲山大庙与张献忠

作者: 老的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4-02-02 09:50 被阅读0次

参观七曲山大庙(参见我的文章“揭开一个谜团”)时,走着走着,不知何时,我一人落了后,形单影只,继续接着转吧。从关帝庙出来又左拐走向下坡,见庙门就进。

前边发现一间门脸比较简略的庙宇,信步走了进去。这里是一座依石崖的建筑背面,楼下是正堂,供奉着神祗,背后石壁上有个黑黝黝的石洞,怪瘆人的,我感觉进去的那里是背面,在一般供奉韦陀的位置,塑着一座模样狰狞、猥亵,好似出于民间人士之手的塑像,顿惑不解,赶紧浏览说明牌匾。通过说明词得知,这里叫“风洞楼”,是传说中张亚子居住的地方,下面竟然是张献忠的家庙,那位尊神是他的塑像!张献忠不是有争议的人物吗?他的塑像怎么会在这里,这里怎么会成了他的家庙呢?

张献忠,陕西榆林定边县郝滩乡人,在明末是与李自成等齐名的农民起义军领导人。天启末年,他在延安府充捕快手,因事革职,之后到延绥镇从军,后犯法当斩。因长相奇伟(史书上说,张献忠黄面长身虎颔,身体魁梧,脸形稍长,面色微黄,有短须,声若雷,人号黄虎),被重打一百军棍后免死。

时值陕西境内,蝗旱严重,民生艰难,饿殍遍野,农民纷纷起义,铤而走险,反抗统治。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延安据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从崇祯三年到崇祯十七年的十四年间,他作战英勇,大幅度游动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四川、湖广等省之间,破州县,烧皇陵,气势汹汹,从来没有固守一地。时人说:“献忠等发难于陕西延安府,而蔓衍于各省。望屋而食,奔走不停,未尝据城邑为巢穴,故曰流贼。”

为了生存,攻陷城池后,他搜刮财富,充实自己。多年的流动征战,张献忠带领部下进出各地,肆意屠戮,以恐怖手段震慑百姓,他的威名传遍了半个中国。但是,“八大王”是恐怖的代用词被传播的。

在巨大的恐怖高压下,张献忠节节取胜,崇祯十三年(1640年),他与罗汝才率农民军进兵四川,经剑州、保宁、梓潼、昭化、直达绵州,继又出川。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攻湖北,克襄阳等重镇,他在湖北自称“大西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他领兵溯江而上再取四川,意图“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六月二十日攻重庆,八月初九日破成都,十月十六日,张献忠正式建国于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

他定城内蜀王府为新朝的王宫,大兴土木,雕龙画凤,整饰一新。任命了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又将义子四人加将军衔。从抢来的女人中挑了三百个,作为妃子,又阉了一批孩子当太监。张献忠称“大西王”,他自称“老万岁”。

史载,张献忠曾经多次入川,有几次在七曲山附近打败明军。有次领兵路过梓潼县七曲山文昌庙,听说文昌帝君姓张,张献忠参拜文昌帝君时说:“你姓张,咱也姓张,你帮助我打了胜仗,我就认你为祖宗,与你联了宗吧!”认作家庙,借以抬高身份。

他追封文昌帝君张亚子为"始祖高皇帝",还让当地裴、贾二姓司香护庙。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大西国后,划拨银两五万、调集数千工匠维修七曲山文昌庙,并敕封为"天圣神祠",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成“大庙”。

他还亲自题诗:一线羊肠游天堂,此处万世永无忧;神来仙来仙是神,世世流传与天休。另一首:高山有青松,黄花生谷中;一旦冰雹下,黄花不如松。看来他的文化程度确实不高。

张献忠告诫手下,"我与文昌已经联宗认祖了,梓潼百姓就是我的兄弟,谁都不许伤害他们!"虽然这是传说,但当地曾发掘出张献忠部下立的一通碑碣《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碑文记载,不许"妄害良民",不许"擅娶本土妇女为妻为妾",违者"连坐"、"捆打",直至杀头。张献忠撤离四川时,也放过文昌庙附近梓潼的百姓不杀。

清顺治三年(1647年)冬月二十七日,张献忠战死。虽然他死了,但是四川仍然处于混战的状态,南明永历朝廷联合张献忠的残部与清军进行了十多年的战争,直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四川才得以平定。

清军入川剿杀张部残余与明军,遭殃的是百姓,梓潼当地人自然感念当年张献忠的不杀之恩。怀念之余,不久,即于康熙年间,自发地悄悄在香客稀少的风洞楼为张献忠塑了像,逐渐把他当做神灵供奉起来。

张献忠像前一直香火鼎盛,远近数十百里的人都来进香。由于崇拜的声势忒大,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绵州知州安洪德得知此事,下令捣毁塑像,并在后墙壁勒石立碑,以"除毁贼像碑记"说明原因及经过以示告诫。现在此碑还嵌在那堵墙壁上。

不长时间,当地人又悄悄重塑了张献忠像,重新对他跪拜如仪。据说,周边地方的土匪或者零星的农民起义武装,对张献忠更为崇拜,他们出征前,都要专程来此,到张像前跪拜,以求保佑。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成都昭觉寺方丈的智光法师率弟子海灯(就是那个会“一指禅”的海灯法师)回到七曲山大庙,他们将风洞楼更名为"大悲楼",在张献忠塑像原址塑了释迦牟尼像,在前楼塑了千手观音像。

1966年文 哥 当中,这两尊佛像被毁。

1987年9月,《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张献忠逝世340周年大会》在梓潼召开,当地又在这里重塑了绿袍金脸的张献忠塑像。

当年,张献忠占据成都后,为了保证成都城内的安全,不许人们擅自出入,对进出城池做了极为严苛的规定;同时,他派出大量士兵,伪装百姓,游串街巷,侦听动态。发现“讪讽新朝”的言论,立刻绑走治罪,实行特务统治。

张献忠最初依靠没收官府和贵族的财产支持财政,不久钱花光了。于是他采用“打粮”的经济措施,即“抢”,放纵士兵在“国家”内强抢。他的兵马见粮就抢,见猪就杀,见人逼供。这样的统治,“最好的老百姓”也不会拥护他。

在此期间,张献忠的部队掳获了两名在四川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分别是意大利的利类思(Ludovicus Buglio,崇祯十年来华)和葡萄牙的安文思(Gabriel Magalleans,崇祯十三年来华),他们于崇祯十五年入川传教。他们在张献忠身边相处一年多时间,逃离后,他们把所见所闻写成《圣教入川记》一书,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记载。

大西政权的第三年(1646年),北方的李自成败灭,大顺政权只剩残余的抵抗力量;清廷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吴三桂等全力进攻大西政权。张献忠部将刘进忠投降,带清军进入川北。张献忠携带多年征战积累的金银珠宝,试图向川西川南转移,在岷江的江口镇被南明的总兵杨展击败,金银财宝也都沉入江底。时隔300多年,前几年才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张献忠只能放弃成都,向老家陕西挺进,以求生路!

大顺三年(1646年)十一月,大西军与清军前锋鳌拜在西充遭遇,隔河对峙。张献忠戎马征战多年,一直命大,这次他也没在意,他“骑马出营,未穿盔甲,亦未携长枪,除短矛外,别无他队,同小军七八名,并太监一人,奔出营外,探听满兵虚实。”至一小岗上,叛将刘进忠正在对面,立刻告诉清军,清军射箭。张献忠“正探看之际,突然一箭飞来,正中献忠肩下,由左旁射入,直透其心,顿时满地鲜血长流,献忠在血中乱滚,痛极而亡”。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张献忠在历史上留下了“嗜杀”的恶名。流传深广的一种观点:他是“屠川”的刽子手。统治四川期间,为巩固统治,报复地主阶级和四川百姓,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以至于川省十室九空,清康熙年间不得不移湖广百姓填实四川。此种观点有众多史料支撑,除了《明史》以外,还有不少私修史书和野史笔记,主要有查继佐 《罪惟录张献忠传》,梅村野史《鹿樵纪闻》,吴伟业《绥寇纪略》,毛奇龄 《后鉴录》,李馥荣《滟滪囊》,刘景伯《蜀龟鉴》,冯甦《见闻随笔》,彭遵泗《蜀碧》,费密《荒书》,欧阳直《蜀警录》,沈荀蔚《蜀难叙略》,傅迪吉《五马先生纪年》以及(法)法古洛东《圣教入川记》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这些史料或为清朝官修正史,或为明朝遗民笔记,或为西方传教士的记录,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四川的杀戮行径,使张献忠“坐实”了“川中屠夫”的名号。还有人认为以张献忠为代表的历代农民起义,只有“混乱破坏”,缺少社会建设。

从民国起,有人为他辩护,现在则有更多的辩护者。

他们认为,以上史料存在诸多疑点,尤其涉及的杀戮人数上有重大偏差,大部分史籍都有夸张。另外,他的“屠蜀”政策主要发生在后期,范围仅限成都地区;将明、清以及地方武装对四川人民的屠杀嫁祸于张献忠,他是在替清统治者、清军、明军、吴三桂军的攻杀以及灾荒等背锅。

确实,张献忠在武昌称王时就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到占据长沙后免征税粮,军纪严明。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也并非一路杀戮到底。“屠蜀”确实是从张献忠第三次入川作战(1644年1月)到放弃成都北上(1646年9月)间二年多的时间内进行的。

几个简单事例看他的行径。

他称王后开科举,发布诏书重视文化。在四川诏令一年举行两次科举,读书人都得参考,否则本人正法,邻里连坐。

当年科举状元叫张大受,仪表堂堂,张献忠“一见大悦”,又赐宴,又赏赐“美女十人,甲第一区,家丁二十人”。第二天,因“爱得他紧”,忽然翻脸,命人把他捆起杀了。

大西王朝建立的第二年(1645)春,张献忠军事上出现败势。他借故“有故朝陋习”,按名棒杀自己的文官200人。还有一次,因一点小过错,又株杀属下300多名文官。

到了夏季,张献忠在全川境内发布“选举考试令”,命全川读书人一律赴成都应考。并令军人搜查,百姓检举,不应考者,全家斩首,邻居连坐。于是一个月之后,生员齐聚。但他下令除了十几名年龄幼小的孩子之外,剩下全杀。

接着他消灭“僧道、医卜、阴阳诸流,及百工技艺人”,仅在成都城一地,就杀死和尚2000多人。

在他的宫里,稍不如意,无论男女还是官员,即绞刑、斩首,或凌迟碎骨。

1646年他离开成都,开国时的1000多文官,被杀得仅剩25名;士兵人数亦已只剩三分之一。

张献忠准备撤离成都,决定屠蜀,在撤离前尽量把四川人杀光,留给敌人一个空省。理由是“自我得之,自我灭之,无使他人得”。他命令“剿洗全城,不留一人”。

他认为随营妇女是行军作战的累赘,先把自己的300嫔妃杀掉280名,只留20名。并命令各营所有妇女,齐集一处,由兵围而杀之。

还有史料记载,由于缺乏军粮,张部曾经把这些死者的尸体“剐之割之,制成腌肉,以充军粮”。

剿灭了城市人口不久,张献忠又发出了“除城尽剿”令,令军队出城,消灭农村人口。入群山大岭,“立搜山、望烟等头目,踪迹高山大谷有匿崖洞者,举火薰之。”一个也不放过。

顺治四年(1647年)当年的元日到五月,屠城完毕,遂将成都城放火烧得干干净净。七月,收拾干净之后,他率部启程。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张献忠杀人的数字是属实?他“屠川”的真伪。

《明史》中记载,张献忠在四川“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后鉴录》中记载:张献忠1646年四路屠蜀的记载的人数加起来,达6亿9948万之多。根据研究成果,如《明会典》统计,明朝人口在万历年间全国大致在六千万至二亿之间。但不管怎么说,张献忠在四川就屠杀了六亿人,是不可能的!确实,他没有杀戮“六万万”人。

但是,他真的“嗜杀”,那不是浪得虚名,而且他随心所欲地杀。如果是对敌方阵营的人还可说道,问题在于相当多的人是自己的官员、自己的嫔妃、自己的下属呐!杀状元是在他刚掌权的年份,只因爱得他紧;杀200文官不是因为他们贪腐犯大错,是在他的军队打胜仗远征凯旋之际,他看不惯他们欢迎的礼仪。正常年景都如此,长此统治下去,天知道他还会变幻出什么“变态”花样来。

据记载,四川到清初结束战乱的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籍人口1.6万户,约8万人(实际人口中大量流民没法统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川人口清朝官方统计为“一万八千零九十丁”。曹树基的《中国人口史》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大约有685万人口死亡,残存的居民仅50万左右。

现在,有人估计,这685万人当中的三分之一是清廷或反朝廷的地方武装所致,另有三分之一是瘟疫、虎患、饥饿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还有的三分之一是张献忠及其起义军所杀。“这个观点比较客观,现在基本得到四川学界的认同。”

也就说张献忠确实屠杀了三分之一的活生生无辜的四川百姓,即使大约估算约为228万人,那么是他杀戮的是不是鲜活的生命!他的行为算不算“屠川”?

黑化张张献忠,是满清立场的问题!可是明末那些野史笔记对他的描述难道都是伪造的吗?

同样的农民起义,李自成以及同期的罗汝才(曹操)、马守应(老回回),刘国能(闯塌天)、张存孟(不沾泥)等农民起义军,在这方面比张献忠的名声好得多。虽然李自成也一路打杀,十三次大规模屠城,尤其在崇祯十五年,为了打开封,揭开黄河,无数人死亡,行为不见得是仁义。如果按照张献忠的逻辑:“自我得之,自我灭之,无使他人得”,那李自成还不得把北京城里的人杀光,烧掉京师啊!

张献忠的名声如此之差,只能说明野史笔记民间传说不一定都是夸大、伪造,应有一定的真实因素。为张献忠正名,有人甚至说“他是反明抗清的农民军领袖之一,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是反抗统治的英雄。”是不是有点只管立场而罔顾事实了!

也有人说,七曲山大庙为一个反人类的暴徒正名、塑像,是否违背现代社会人类基本价值观?我看这种观点也太极端了,历代造反者能免得了烧抢杀戮吗?

只要把事实讲明白,公道自在人心!

至于有人提议“重新捣毁他的塑像!”这样做有那个必要吗?!

现在,既然雕像已经塑立在那里了,虽然民间匠人味道浓郁点,品味差点,毁掉不毁掉无所谓了!何况现在从旅游角度,那倒也是看点之一!

关键是得让大家知道真正的史实!

相关文章

  • 大庙山战蚊记

    夏日将至,蚊虫渐多。而让我记忆深刻的蚊子,首推大庙山。 虽然早已多次感受到大庙山的绿树葱葱、蚊子哄哄,但是2016...

  • “南有文昌”--梓潼七曲山“大庙”记 (2)

    上接:《“南有文昌”--梓潼七曲山“大庙”记 (1)》 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梓潼城北...

  • 雨后随拍

    空山新雨后 绿肥红已瘦 漫步大庙山 独享径通幽

  • 随拍随感 17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的大庙山不无这么点意蕴。

  • 张献忠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

  • “张献忠遗宝”流传300年,未见真容,后来如何被发现并挖掘的

    ▲张献忠和李自成 张献忠是明朝末年与闯王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清军入关后号称百万的李自成“大顺军”迅速败亡,...

  • 随拍随感 29

    秋冬交替的大庙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疫情三年,山虽无语,却见证了人间的荒诞。

  • 南大庙赏月记

    戊戌年五月十五日夜,月色奇佳,念及校园地势低洼,气息闷躁,故我与晓伟同赴南大庙乘凉赏月。 南大庙在操场西面,无近路...

  • 大庙

    我平生难忘的地方之一是故乡的大庙,而事实上我却从未见过她。 大庙是村民口中的俗称,官名宝香寺,坐落于村西北馥香山的...

  • 张献忠死于清军之手,他算抗清英雄吗?

    如果有人问张献忠是什么样的人。 一定有很多人说他是杀人魔王。 后世人们对张献忠的认知,几乎都来自那句“张献忠屠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曲山大庙与张献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ft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