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陈潢登场,其对汛期的准确判断让人为之一惊,他提出的束河冲沙的方法更是超越了传统的壅塞围堵,堪称创新之举。
俗话说,黄河清,天下清。海晏河清,不仅有利于运河的畅通,还是盛世的象征。
黄河屡屡溃决,康熙立刻认定了陈潢治河的才华,决定将治理黄河的任务托付于他,认为只有他能将这条河彻底治理好。
然而在最终任命时,陈潢却没有获封任何奖赏,仅仅是河道总管靳辅身边的一名幕僚而已,他为何没能获得一官半职呢?
陈潢的性格太高傲了,根本无法在官场生存。
初次庭前应对,陈潢就表现地凌厉张扬,完全不像一个臣子的模样。
康熙让他去考察一下高家堰的堤坝修理情况,他居然认为对方贻误河情,该杀。
此话一出口,立刻得罪了康熙和索额图。康熙有容人的雅量,不介意陈潢的僭越之举,依旧以礼相待。
索额图却忍不住了,修理高家堰的负责人是他的下属,怎么能容忍一个布衣的指手画脚。
可以想见,像这样一个愣头青,无所顾忌地指点江山,会招来上上下下的多少嫉恨。面对波涛汹涌的舆论压力,康熙也不一定能保全他。
另外,陈潢并没有功名在身,一介布衣,虽然对治理黄河有独到的见解,但如果升任河道总督,底下的人肯定都不会服他,很容易形成对立情绪,把事情搞砸。
靳辅就不一样了,他原先就是安徽巡抚,治河有功,升任总督,可以说是正常的升迁。
而陈潢和靳辅相交莫逆,知根知底,彼此钦佩,在靳辅的幕府,他可以畅所欲言,尽展才华,既不用担心会遭人妒忌,也不用害怕底下人执行不力,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陈潢本人的志向,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决心当一个大禹、李冰、潘季驯这样的治河圣手。
为了让陈潢放弃功名,编剧特意安排了陈潢参加科考。结果三兄弟中最懦弱无能的徐乾学荣登探花郎,老二和他满腹才华,却都名落孙山,这中间全是因为明珠和索额图两大权相在从中作梗。
既然仕途是如此的艰难,自诩河伯的陈潢干脆全身心投入到治理黄河的事业中。
靳辅事实上已经为老朋友做好人生规划,等到治河初见成效,再对其进行保举,大丈夫毕竟是要有功名的。
但可惜的是,黄河虽然最终得以大治,但陈潢的结局却是不幸的。
史书记载:康熙二十三年,上巡河,问辅:“孰为汝佐?”以潢对。二十六年,辅疏言潢十年佐治勤劳,下部议,授潢佥事道衔。二十七年,郭琇劾辅,辞连潢。辅罢,潢削职衔,逮京师,未入狱,以病卒。辅复起,疏请复潢官,部议以潢已卒,寝其奏。
靳辅遭人弹劾,陈潢也受到了连累,被罢去了官职,还被逮到了京师,没入狱就病死了。查明真相以后,靳辅重获启用,他想为老朋友尽一点责任,恢复他生前的官职,但由于他已经死去,事情并没有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