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化期,你要开始为进入高层做预演了,有两个任务要完成:一个是要给公司留下些什么,另一个是要帮公司突破些什么。
我们学习完了,在组织上,怎么给公司留下人才和知识。而商业意识和战略思维两个方面,就是要在业务上,帮公司做出突破。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对中层来说,商业意识特别重要?
1、商业思维是高管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我有个朋友大林,是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她一直很头疼部门墙的问题。部门墙的问题,前面也提到过,就是因为部门之间的壁垒给工作推进造成阻碍的问题。
去年,她要推动“回款率提升”,就是说公司要从客户那里把钱收回来,才有资金去采购和生产新的产品。
可不管她怎么努力,就是落不了地。销售部门说,这是你财务部的指标,不关我的事,我只负责销售。大林去找CEO,想借他的力去压销售部。可CEO事情太多,跟不过来这事,最后这事不了了之。
像大林这样,专业能力一流,有拿得出手的业绩,管理能力也没问题。可想再往上走,就是差一口气。公司评价大林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跨部门项目,你推不推得动”。
你认为大林推不动的障碍是什么呢?是销售部的负责人故意和她作对吗?是她沟通能力不行吗?其实都不是,是她还不具备高管的商业思维。
你可能觉得,我就是做财务、做人力资源的,或者就是做技术的,为什么商业思维会是影响我晋升的瓶颈呢?
道理很简单,公司请一位高管,不只是让他来盯着某个部门的KPI完成情况的,而是要请他来为公司的整体生意制定战略方向。这时候,有商业思维,才能让你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公司的业务。针对市场变化,给出你的商业判断。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管,商业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2、从“职能思维”转向“商业思维”
怎么培养商业意识呢?就是要“以客户价值链为中心”,意思是说,从给客户创造价值的链条出发,去思考业务问题。
这么说还是有点抽象,我分享一个我自己创业的经历。
当时我在做一个生鲜电商平台,一直有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损耗率过高。
仔细分析发现,损耗大部分来自于配送过程中的挤压,这导致业务部门不敢放开手脚冲销量。因为卖得越多,损耗的量也就越大。
可不管是追究责任,还是定KPI都没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激起了部门间的矛盾。
当时一看,损耗是运营成本,那就找运营部。
运营部说,不是我的责任啊,这得归配送部管。挤压显然是因为,配送员在配送的过程中,把重的、硬的商品(像菠萝、榴莲),放到了容易碎的产品(像鸡蛋、芒果)的上面。
配送部的包装工说,这不是我的责任呀。我每天要处理那么多订单,我哪记得住,谁比谁更硬,谁比谁更重。这是采购部在买商品的时候,没有让供应商提供一个更厚的包装。
采购部说,这也不是我的责任啊。这是财务部核算商品利润,规定死了成本。如果我再加上更好的包装,成本就打不住了。
在公司里像这样砌部门墙的事太多了,很多业务没办法有实质的推进,都是因为部门之间的矛盾给内耗掉了。
有什么办法能打破部门墙呢?—— 这就是要从职能思维转变为商业思维。
当时我是这么做的:把技术部、财务部、运营部、采购部,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都带到仓库,做一天的包装和配送,让大家一起就损耗问题想办法。
干了一天之后,一个产品经理说,这个问题他能解决。
他发现,仓库的打包工每天要处理上千件的产品打包。
他们怎么做的呢?就是系统推单的时候,先吐什么,他就把这款产品先放到箱子里。那么,如果运气不好,订单系统先推送一盒芒果,后推送一盒榴莲,那么在配送过程中,自然就很容易压碎。
产品经理怎么做的呢?
很简单,他在系统里加了一个“属性打标”。把产品的易碎等级按1-9做了一个排序。然后,在吐订单的时候,打标是硬的、重的产品就先吐单;软的、易碎的产品后推送。打包工的分拣还是按吐单顺序,不需要做任何变化。
这一个操作,损耗率立刻就降低了一半。
这个转变,其实就是一次从“职能型思维模式”,向“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意识的转变。
我用一个公式来讲解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当时的业务公式是这样的:利润=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运营成本-商品成本-人力成本
从职能的角度,是怎么解决合作问题呢?
是“竖着切”责任,就是说:市场部负责提高流量,销售部负责提升转化率,商品部负责提高客单价,运营部负责减少运营成本,采购部负责控制商品成本,人力资源部减少人力成本,财务部负责监督所有人减少成本。
这样竖着切,其实就切出了部门墙的问题。
商业思维要求你换个方式,“横着切”,打通部门职能来看,直接为公司的上帝——客户创造价值。
那就不再是“市场部负责流量,销售部负责转化率”了,而是所有部门,都要为整个业务价值链条负责。
市场部要思考怎么提高流量,也要能跟销售部坐下来,一起设计能够提升转化率的活动,设计减少供应链成本的包装。人力资源部门除了控制人力成本,也要学会帮销售部设计渠道拜访路线,帮供应链提高人均单产等等。
从职能思维转向商业思维,你会发现在跨部门合作的时候,你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不只是局限在自己的部门里。
3、三步打破部门墙
你可能会说,“汤老师,我是HR,我对业务不熟。你让我从业务价值链角度,来看待公司业务,跟高层对话,我完全找不到抓手啊”。
别担心,最后这个部分,我就来和你分享:怎么基于价值链条的商业思维,用三步打破部门墙?
(1)第一步,如果你是非业务部门管理者,你要搞清楚,公司的业务价值驱动因子都有哪些?
所谓的业务价值驱动因子,是说你们这个行业是怎么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有哪些因素是关键要素?
比如,快消品行业的业务价值,在于要让客户,也就是消费者,更方便地选择更多、更便宜的产品,或者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那么驱动因子就是经典的4P,也就是更广的客户覆盖(Place)、更丰富的商品选择(Product)、更优惠的价格(Price),以及更多的促销(Promotion)。
如果你是快销行业的财务,那么,你就要能够分析同一笔资金,在不同因子上的投资回报率。是投入更多的促销员搞促销有效,还是用在价格上直接打折有效?
像刚才我讲的大林的问题。她逼着销售加快回款,并不是和销售做对。其实是帮助销售盘活资金,更好地服务业务团队,把费用投入生意里。但是,由于她平时离业务太远,每次一出现,就是给对方布置任务的姿态,当然对方不太愿意配合她。
同理,如果你是快销行业的HR,那么你就要能够知道:怎样的人员覆盖模式,产出是最高效的?而不是老拿编制,去卡业务部门招聘等等。
那么,业务价值驱动因子上哪找呢?坐在部门的工位上是想不出来的。
- 一方面,你需要经常深入到业务部门一线当中,去看他们在一线做生意的关键行动到底有哪些?
- 另一方面,我建议你直接到客户那里去,听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而这些,恰好是你从职能的角度可以帮忙解答的。
我的经验是,一个季度拿出完整的一天,和业务部的伙伴们一起工作和复盘,这个投入一定是值得的。
我前面说的例子就是这个道理。
生鲜供应链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驱动因子之一,就是“价格”。只不过,是通过控制损耗,把成本降下来的方式,从而让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商品。
所以,技术部需要多开发这样的功能,减少损耗,服务客户价值创造,而不是以自己的想象去设计产品。
(2)第二步,如果你是业务部门负责人,你要找出和职能部门的联合KPI。
如果你是业务部门负责人,你往往扮演发动机的角色,你也要避免自己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
虽然公司往往会喜欢把KPI落到某个部门头上,方便追踪。但是,这很容易导致其它职能部门陷入自己的KPI里,和你“做对”。
“联合KPI”的作用,就是把自己最关心的指标,和兄弟部门最关心的指标都列出来,把分歧点一次性解决掉。
比如,库存金额这个指标,公司往往落在仓储部门。如果业务部门对这个指标,没有和仓库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很容易就变成了双方的矛盾指标。
仓储部门一定是希望越低越好。不进货,那么库存肯定控制的好。销售部,则恨不得仓库永远货是备足的,随叫随到。这种指标,天然就是仓储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点。
还有我刚才说的,财务和业务之间的回款率、人力资源和业务之间的人均产出等等,像这种指标,都是矛盾点。
恰恰这时候,业务部门不要躲,要和职能部门一起坐下来看,怎么一步步达成联合KPI。
我还是拿追回款这件事来说,也许业务部门的确是第一次接触这事。
怎么追、话术是什么、遇到特殊情况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双方一起坐下来想办法的。
当然,反过来,业务部门也要敢于提出自己需要对方支持的KPI,比如,要求财务部及时完成客户促销基金的报销、要求人力资源部及时补上空缺的销售代表、要求仓储部门控制热卖单品缺货率等等。
这些指标,一方面直接来自于价值驱动因子,另一方面,又是职能部门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业务贡献的点。
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就不再是“求人办事”的关系,而是大家能够坐下来,讨论怎么一起联手,更好地服务客户。
(3)第三步,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要制定部门间的记分卡,并做季度回顾。
光有KPI,没有行动计划和进度一览也不行。下方附上了一份记分卡的模板,可以帮助你,用来把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商结果,进行可视化管理。
image.png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管,中层一定要从职能思维转变成商业思维,从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业务问题。
基于价值链条的商业思维,你可以用三步打破部门墙:
- 第一步,非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要搞清楚公司业务的价值驱动因子都有哪些。
- 第二步,业务部门负责人,要学会找出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联合KPI。
- 第三步,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要制定部门间的记分卡,并做季度回顾。
你做过什么动作,对公司的商业价值产生了影响?你的依据是什么?
<<<得到·汤君健·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学习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