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通过写作,继续内观,进一步建立与人之间的连接。
对,没有明确的指标和度量。但结果,我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会看到,听到,感受到。就像过去的4个月,之于现在。
过去的4个月,在极度的焦虑之中,唯一能让我平静下来的事情就是:写作。当时写的第一篇,是关于一个常去的日式小饭馆。
虽然,他们夜里不营业,但与人相处的方式,却是《深夜食堂》。老板夫妻俩的微笑和倾听,让人感到,即使在最孤独、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人给你温暖。
这种写作,不同于过去15年工作中的写作。没有创意总监、客户总监、老板、客户的修改意见,也没有反复修改几十遍的折腾。只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和温度,想要把好东西记录和分享的愿望。
之后,在一个焦虑到无法入眠的夜里,我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做一个写作计划,把身边有趣的人记录下来。当时,想到这里,更是睡不着了。
这里不得不说下,我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朋友、同事认为我很有能力,但我自己不这么认为,甚至认为自己很无趣。
所以,这样一个写作计划,对于我来说,是个突破性的里程碑。我从关注自身的缺点,到更多看到身边朋友的优点,到看到自己身上散发的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焦虑,就像感冒一样,慢慢褪去。我变得更专注于当下,怀疑一切的自己,开始踏实听关师父讲《中庸》;在中医课程上,都能领悟到王老师讲的人生哲学;不出局写作计划,已经毫无负担的走过一个多月了;很多事情开始顺了,很多机缘开始来了,很多人开始说:“姐姐你好有能量。”
截止目前,已经写了12个有趣的人,本周会完成第13个有趣的人采访稿件。还有,一些在列的采访对象,会逐步完成采访。
其中,有个要用一年时间走完丝绸之路的小伙。他叫郭大侠,边打工边旅行,说一年之后再接受我的采访。加之他的激励,我更需笔耕不辍。
其实,我还有两个写作计划。一个是2017年,初步做的“盛京书店之旅”,当时写了6期,2019年要延续下去。一个是关于沈阳这座城市,可能会写路名的故事。
作为一个沈阳人,我和沈阳却不太熟,在上海呆了11年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一直没有活在当下。而2018年的痛苦,打开了通往希望的门户。一方水土一方人,有根基,走起来,才更稳。
我记得2003年,写不出来文案,躲进厕所哭的时光。我记得2008年,写了20000多字的楼书,客户致电感谢的时光。我也记得,最痛苦的日子,写作让我找回自己的时光。而28天之后,我会记得2018年最后一天,感谢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不负人生好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