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的大小姐和苏家的苏三订婚的消息在溪口镇不胫而走。
温家温姝,溪口镇没有不知道的。燕婉有礼,善诗画,又从小跟随温家老太爷读书,才女之名在外。
苏三虽有个俊俏模样,但是个病秧子,从小身子就弱。弱冠之年差点被一场大病带走,好不容易挺了过来。苏家急着张罗着在溪口镇找个女子与苏三婚配,冲冲喜。
苏家富庶,苏老太爷年轻时经营茶行有道,为儿子苏勇挣下这份家业。苏勇本有三子。苏三前面的两个哥哥,一个小时早夭,一个英年早逝。苏老太太在经历了两个孙子不幸离世后,伤心欲绝。后来好不容易有了苏三,苏老太太稍微感到一丝安慰,对这个小孙子跟眼珠子般宝贝。
有一次,一位老尼姑来苏家化缘。苏老太太一心礼佛,让家仆给她请了进来,仆人给她满满的一袋干粮,最后还让她留宿一晚。
第二天,老尼姑感念苏家老太太的恩情,和苏家老太太辞行时,问了苏家人丁的情况。苏老太太一五一十地说了,谈到前面两个孙子,又不禁老泪纵横。丫鬟司画替老太太拭了泪:老太太,现在不是还有苏三小少爷吗。您上了年纪,不能轻易哭的。一顿劝慰之下,老太太收了泪。又说:“我还有个小孙子,苏留,家里人都叫他苏三,身子弱。唉。”
老尼姑听完思索了一阵,道:“阿弥陀佛,老太太。听您说完,我心里也有点数了。出家人不打诳语,哥儿成年婚配,在这个镇东边找个女子,若这女子命中带水就更好了,能帮衬着哥儿些。您和我能碰着也是缘分一场,我能说的也只有这么多了。”苏老太太听了千恩万谢,又让苏画给老尼拿了十串银钱,老尼道谢后离开了。
分隔图温姝就是那个家在东边又命中带水的最佳人选。
苏老太太一锤定音,苏勇只能依着母亲的意思,派人去温家提亲了。
温家书香门第,本不愿意将女儿嫁给商贾之家。温姝的哥哥温君不赞成这门亲事。小妹同他一起长大,两人情感自是深厚。嫂子商薇无奈地摇头:“苏三身子弱,这镇上大家都知道。让小妹去冲喜,怕是不妥。”
然而,温老太爷同意了。
原因是苏家老太爷曾经救过温姝父亲一命,作为一个宿儒,他必须还这份恩情。
温君知道后,问温老太爷:“爷爷,偿还恩情难道比小妹的幸福还要重要吗?您做主小妹婚事无可厚非,只是温苏两家相差太多。温家和商家境相当,我和商薇还时有磕绊,贸然让小妹嫁到苏家,实非上策。恐怕…恐怕会耽误她一生啊。”
温老太爷沉默许久,叹气道:“在我看来,这终究是她的命数,不必多言,去吧。”
祖孙二人在温姝出嫁这一天之前就再也没说过话了。
温姝在得知了自己的婚事后,不悲不喜。她深知自己的婚事不可能自主:嫁谁都是嫁,根本没有区别。哥哥和嫂子也是爷爷做主,现在也挺幸福的。
到了出嫁那天,上轿之前,温姝拜别祖父。祖父挥了挥手,让她别耽误了吉时。嫂子扶起她,好声劝慰道:“小妹你去吧,爷爷年纪大了,看你走难免伤心。”
温君背着温姝上轿,走的很慢。红盖头下,温姝想到自己即将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温园,心中突然生起一股酸楚。
上轿时温君叮嘱妹妹:“我让从心陪嫁随你一道过去,要是在那边受了委屈,尽管让她回来同我说。她从小跟在你身边的,知冷知热。”
温姝虽有不舍,却也按耐住伤感:“我会的,哥哥。爷爷身体您让嫂子多照应。”温君应了,不忍再看妹妹。
上了轿,一路锣鼓喧天,听着吵闹的锣鼓,温姝想起小时候祖父教给她的“窕窕淑女,钟鼓乐之。”温姝那时还是个小不点,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敲锣打鼓能让这个女子快乐呢?”
“小姝,古代钟鼓是用在很隆重的场合的,这里的钟鼓是女子出嫁的时候用的,女子嫁给追求她的君子,当然是乐之了。小姝你长大就明白了”祖父慈爱地拍拍她的小脑袋。
“可惜我现在出嫁了却还没有明白呢。”温姝暗忖。欢闹的锣鼓声将离家的酸楚冲淡不少。
迎亲队伍绕溪口镇走了一圈后,温姝很快到了苏家,被媒婆搀下了轿。和苏三行过跪拜之礼,送进喜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