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方法论
我有个朋友叫时间-《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我有个朋友叫时间-《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作者: 冬日霞光 | 来源:发表于2017-02-09 23:13 被阅读99次

时间可能就是生命的本质,有时间意味着有生命,真的没有时间了就意味着生命停止。

人们常说的没有时间,其实并非真的没有时间,而是指时间分配到其他地方,在某些事情上缺乏时间。

正如对一个忙于应酬的人,学习没有时间;对一个忙于工作的人,健身没有时间。

既然生命本身就是拥有时间,那我们和时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朋友还是敌人?

《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给了我很多启示。

1.时间不能被管理,我们能管理只有我们自己

当下缺乏时间,几乎成为每个人的切身感受,甚至有人说:忙碌已成为一种时代病。于是乎时间管理类的自助书籍和培训课程大行其道。

但是时间可以被管理吗?

答案是:不。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对时间的属性做了描述,认为时间具有以下的特性:

时间是最特殊的一项资源,只有时间是我们租不到、借不到、买不到,更不能用其他手段来获得的;

时间的供给没有弹性,不会因为人们需要就增加供给;

时间无法存储,流失的时间是永远的去了,再也回不了头;

时间没有替代品。这个世界很多东西是有替代品,比如面条可以代替米饭、飞机可以替代火车、甚至机器人可以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但是时间却没有相应的替代物;

时间不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影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自经济学,其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每增加消费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呈现递减趋势。举个例子来说:当你特别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给你带来的满足程度应该大于第二个馒头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第二个馒头带来的满足程度大于第三个,依次类推。世界上很多的事物都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是时间是个例外,比如没有人活到八十岁说自己不想活了。

正是因为时间有些属性,所以时间不可能进行管理,因为人无法通过自我的控制与调整改变时间本身的节奏与数量。

正如李笑来在书中所说:时间不会服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失;你不可能对时间大喊:你给我慢一点,它只会自顾自地流失;你也不可能向它大喊:你给我快一点,它还是自顾自地流失时间。不理任何人,它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流失,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无法管理时间,唯一能管理的就是我们自己。

2.不是努力就能成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比如只要努力,就能考好成绩、进好学校,有好工作……但其实这只是一个误区。

看过往,如果说成功是在历史上留下痕迹,那成功者少之又少;

看今天,如果简单地把财富作为成功的评价指标,以高净值人群作为衡量标准,据泰康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中国千万高净值人群人数约134万,亿万高净值人群约8.9,分别占总人口的0.1%和0.007%,其他没有成为高净值人群的人,应该也不是没有努力;

看理论,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的理论,人需求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话,马斯洛认为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达到此境界。

所以,成功从来只是少数人的事,成功不仅取决于努力,还取决于其他很多的因素。

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对很多成功的企业进行研究,最终的结论是:“(诸多)杰出的公司,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比别的公司更善于利用机会……或者准确地说,是靠机运而得。”

国外研究了影响创业成功的要素,结果表明时机是创业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对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如果把自己的人生定义为成功,都不是可行的目标。

“成功从来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事情,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依然不是,基于比较的成功观是伤人的,害人的,实际上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永远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

3.人与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心智模式

看上去差不多的两个人最终却有着天壤之别,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诸多差异,但最大的差异取决于思维方式的差异,用俗话说是:脖子以上的部分。

朋友组建新实验室,有两家公司分别派两位工程师A和B给他们安装仪器,年龄相当、家庭条件相当,公司交通补贴政策相同。

当时正值春节临近,A为回家抢不到火车票而焦虑,工作提不起精神,烦躁不安;B则说我每年过年都是买机票回家,辛辛苦苦一年,该犒劳犒劳自己,另外假期只有那么几天,最重要的事陪伴家人,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太不值得了;还有公司给他们补贴一半的交通费用,补完之后,来回也就一千来块钱,完全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每年的假期还是蛮开心快乐的。

A想着节约钱,即使公司有补贴但还是想着自己少花点,过年前一个月就为抢票开始焦虑,即使抢到,也以为路途劳顿和花费的时间更长,少了陪伴家人的精力和时间,最终只为了省一千多,让自己一个多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开心。

这两种做法,确实难说绝对的对错,但是对假期和生命的感受完全不同的,原因只在于两人的心智模式不同。

关于心智模式,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这样描述道:“‘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来源心智模式,不同的心智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假设、观点,并最终决定行为。

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李笑来列举了他自己的例子,他在84年参加了他们那里的第一个计算机培训班,同去的还有他班主任的儿子,两人在试听结束后,都认为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李笑来因为不知道现在有什么用,说不定未来有很大的用处,所以就学了,后来这项技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他班主任的儿子则认为不知道有什么用,就不学了。后来两个人的人生道路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越走越远。

所以人生的差异在于心智模式的差异,要改变自己的人生需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

�I����y

相关文章

  • 我有个朋友叫时间-《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时间可能就是生命的本质,有时间意味着有生命,真的没有时间了就意味着生命停止。 人们常说的没有时间,其实并非真的没有...

  • 把时间当做朋友

    在很偶然的、必然的时机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书,还是受益匪浅。为什么偶然?我在很早就听说过新东方的李笑来老...

  • 《把时间当做朋友》

    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深受感触,一口气读了两遍。以下是对书中内容的梳理,及个人感悟。 无论是谁都...

  • 把时间当做朋友

    这几天又去知笔墨上看了一遍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温故而知新,古人诚不我欺。简单的将全书内容做个总结: 一...

  • 把时间当做朋友

    今天读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感慨颇深!这本书直面说了很多你内心恐惧的东西,很多时间自己把自己搞得很忙...

  • 把时间当做朋友

    很早买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只是潦草的翻了几页,很明显还没有和时间真正成为朋友,还痛恨时间不够用,也持续在浪费...

  • 把时间当做朋友

    ——1——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完成,我想也标志着一个新的读书阶段的到来。 我记得大概是我大二的时候第一次看这本书,那...

  • 把时间当做朋友

    1.可以控制的大脑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的魔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

  • 《把时间当做朋友》

    最近听书听到了一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回旋:看的书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反复回顾更有效。为什么呢?因为知识是融会贯通的...

  • 把时间当做朋友

    七天瘦成鲁豫;21天成为写作高手;1个月精通英语,畅游欧洲没问题……类似的营销文案越来越多,仿佛身处21世纪互联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有个朋友叫时间-《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nw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