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出上海火车站,吴淑琴就遇到了杨晓兰。
“你还认识我吗?”杨晓兰问。
“你就是杨晓兰吧?”吴淑琴说,“我们俩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面了!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你现在过得开不开心?”
“开心啊!”杨晓兰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想,整天乐呵呵的,是一个乐天派!人活着就是要开心一点,不然会老得很快!我可不想让自己很快成为老太婆!”
“你离老太婆还远着呢!”听杨晓兰这么说,吴淑琴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才多大呀?你现在还没到30岁吧?”
“快了呀!我快要到30岁了!如果过了30岁还没有找到婆家,恐怕就会成为剩女了!林雪现在不就是一个剩女吗?”
“林雪今年都已经30多岁了,为什么还没有嫁人啊?”
“这我怎么知道啊?可能是挑花眼了吧?有人说:她挑来挑去的,结果把自己挑成了一个剩女!”
“听说她跟陈文海的关系不错。”
“他们俩就是一对文友。”
“晓玲姐知道你来上海了吗?”
“刚才,我正要打电话告诉她,遇到你了。”
“那你现在赶快打电话告诉她!”
吴淑琴从皮包里拿出手机拨通了罗晓玲的电话号码。
“晓玲姐,我已经到上海了!”
“是刚到吗?”
“是的!”
“那你就赶快过来呗!”
“好的,我马上就过去!”
罗晓玲刚跟吴淑琴通完电话,焦梅就旋风般地卷了进来。
“你这风风火火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啊?”罗晓玲说。
“我都这把年纪了,恐怕是改不了啦!”焦梅说。
“陈文海和张雪梅,他们俩最终还是没能成为一对夫妻!”
“这已经不重要了!经历了人生道路上那么多的风风雨雨,陈文海已经把什么都看穿了!”
“不知道他这20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们大家都应该为他感到庆幸,因为他总算熬过来了!”
“他很坚强,他是生活的强者!”
“他战胜了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你是不是有一个妹妹叫焦红?”王芳问焦梅。
“是的。”焦梅说,“朱振华是我的妹夫。”
“我听说:陈文海现在特别恨朱振华。”王芳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啊?”
“确实有这么回事!”焦梅说,“这我早就预料到了!我的这个妹夫就是不听我的劝,他经常去伤害陈文海!”
“到目前为止,还有人看不起陈文海!”罗晓玲越说越气愤,“甚至还有人要算计他!我真弄不明白这些人的心到底是红的还是黑的!他们太残忍了呀!”
“他们简直就不能算是人!他们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刘娟说。
“昨天,我在人民公园见到了冯宝玉和郑建设!”王芳说,“我敢肯定:他们俩来上海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事,一定是来算计陈文海的!”
“他们俩就是来算计陈文海的!”罗晓玲说,“在十堰的时候,他们俩就干了很多坏事!如果没有他们俩捣鬼,陈文海怎么可能在学校里混得那么惨!他差点被王志远活活地整死!”
“陈文海没有被苦难压垮!”王芳说,“陈文海太了不起了!”这时,窗外的一缕阳光正好照到了王芳的脸上。
“我们大家都为他感到欣慰!他没有消沉颓废,他战胜了痛苦,他在事业上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刘娟说。
“他活得坦荡无私!”罗晓玲说,“他顶天立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英雄!”
“很多人仰慕他!”王芳说。
“可是,现在又有人想害他!”刘娟说。
“所以,我们肩上的担子重啊!”罗晓玲说,“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使他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王芳说。
“吴淑琴会不会跟我们一条心?”刘娟问。
“这个我现在还不敢肯定!不过,我会去做她的思想工作!”罗晓玲说。
“我担心的是:上一代人的恩怨会不会影响到下一代人!”刘娟说。
“你指的是陈文海和张雪梅的那段感情纠葛吧?”
“是的!如果吴淑琴不能理解,那可就糟了呀!”
“你的担心不是多余的!陈文海的女儿不是已经被他们拉过去了吗?”
“陈文海的母亲和妹夫也被他们拉了过去!”
“那年,陈文海在医院里遭的那份罪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呀!他们那帮人简直太阴险毒辣了!为了把陈文海搞垮搞臭,他们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陈俊秀太没有良心了,陈文海省吃俭用地供她上大学,她不感恩图报,每年过年都不回去,除了在上大一的时候回去过以外,每年放寒暑假都不回去!他们俩在一起的时候,陈俊秀竟然不跟陈文海说话,简直连陌生人都不如呀!”罗晓玲说。
“还有更不像话的呢!”王芳说,“在她上大四以后不久,她就再也不理她的父亲了!现在算起来,他们俩失去联系已经有两年了!世界上有像陈俊秀这样的女儿吗?”
“还不是朱振华挑拨的!他根本不配当校长!”刘娟说。
在人民广场站等车的时候,陈文海遇到了杨晓兰。
“罗晓玲让我转告你:你要当心点,今天晚上可能有人要打你的歪主意!”杨晓兰说,“现在有人盯上你了!如果有人要为你介绍上海小姑娘,你千万不能轻易地答应!因为这是她们的幌子!她们的真正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骗取你的钱财,让你倾家荡产!另一个就是败坏你的名声,让你声名狼藉!”
“我知道了!”陈文海说,“请你替我谢谢罗晓玲!真是不好意思,我这次到上海来竟然还要让上海小姑娘来为我操心!”
“你太客气啦!这是应该的!我们大家都是朋友嘛!你还不知道吧?罗晓玲的父亲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这么说,罗晓玲是大学教授的女儿!我好想找一个大学教授的女儿当我的妻子!”
“你的这个想法我们俩早就听说了!罗晓玲的父亲很敬佩你!你们俩都是老一辈的优秀知识分子,是我们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
“你千万别把我包括进去!我做得还很不够!”
“你太谦虚了!你在我们大家眼里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你千万别这么说!”陈文海被杨晓兰夸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我只不过是出了一本书,仅此而已!”
“不是谁都能出书的!你们那一代人能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你们与共和国共同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和磨难!你们中有很多人都到农村去插过队,那里的生活多艰苦啊!”
“是的呀!在农村插队的那段经历我将终身难忘!长篇小说《茶场纪事》就是根据我的这段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
2017年5月7日初稿,2020年11月29日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