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载收藏的电影不多,全都存在那台卡到死的笔记本电脑G盘里,是我情感、审美、思想和灵感的触发器。但每每磁盘空间不够用,我总要忍痛删去一些,唯独这一部从不舍得——《1980年代的爱情》。
这部电影根据作家野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我同样喜欢的文艺片导演霍建起执导,再现了革命年代父辈们的爱情故事,叫人唏嘘。
《1980年代的爱情》是我曾看过的所有国产爱情电影中评分最高的,豆瓣评分7.4,著名学者易中天更是将自己的影评处女作献给了这部影片。上映三年来,我每年春天都会把它翻出来重新看一遍。我总觉得,它所描摹的,正是我想象的爱情本来的样子。
故事简单纯粹,关于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命途的颠簸、爱情的克制和成全。画面精致、干净,意境悠远,色彩明丽却笼罩着淡淡的忧伤。
在一个偏远的土家族县城高中,关雨波暗恋着女同学丽雯,并往丽雯的书包里放过一封情书,但丽雯始终没有回应。
1978年高考结束后,全校只有一名学生考上了省城大学,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关雨波,而丽雯却以一分之差落榜。从此,二人命运殊途,怕是相见无期。
四年后,关雨波大学毕业,被下派到鄂西利川县一个叫“公母寨”的小镇当宣传干事,而他大学时的恋人则被留在了省城。颓废消极的关雨波在孤独的小镇上,每日吹吹口琴、喝喝酒,以消解内心烦忧。
一天,他到供销商店打酒,却不料再次邂逅了在此当营业员的丽雯。原来,丽雯的父亲被下放到这里进行劳动改造,丽雯被招工后也要求来此,以便照料父亲。
故人重逢,关雨波除了感慨命运捉弄,更是难掩激动。但面对关雨波的示好和追求,丽雯却表现出一副孤傲难以亲近的姿态,始终与其保持着恰当的距离。因为,她清楚地明白二人之间存在的身份差距,她不敢奢望。为了不使一颗种子萌芽,就干脆将阳光和雨露一并拒绝。
关雨波更是惆怅满怀,只好每天黄昏到小店去买酒消愁,借机亲近丽雯。丽雯看他如此,实在不忍,于是指责他的酗酒颓废,并暗中关照他的身体。但没想到,这一吵之后,二人的关系竟然缓和起来。
在这寂寞的小镇上,两个唯一来自城里的青年,互相依偎着取暖,彼此慰藉。但丽雯仅仅是在生活上关心他,鼓励他重新振作,争取考研回到省城去,以便和恋人团聚。
她的内心情感始终理性地封闭着,但关雨波却重新发现了这个女人的善良和美好。他更爱她了,只是不说,却付诸于行动。她也不听,只一个劲儿地对他好。也因此,他对她的误会越来越深,心结越来越打不开。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二人在黄昏的小河上捉鱼时,关雨波的内心独白:“山岚昏沉,暮烟缭绕,黄昏的河水开始朦胧了,河水暂时隔断了我们,就像隔着一个今生,我呆呆地看着她,忽然想起,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心中涌出,万千惆怅。”真的叫一个美,让人醉!
最终,关雨波回城了。
时隔多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两人再次遇上。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后,两人终于还是无法抑制深藏于内心多年的暗涌,越过了雷池一步。此刻,关雨波终于明白当年丽雯的极力克制和用心良苦的深情——无非是为了成全更好的他。
于是,牵绊再起,但更多的现实问题再次横亘在了他们的面前,比如家庭、道德……关雨波的余生再也无处安放。
怎么办呢?编剧多聪明,再一次牺牲丽雯,成全关雨波——丽雯因病去世了!
这样的结局固然令人伤感,但她的逝去,又何尝不是象征爱情的逝去,以及一个时代的逝去。
那究竟是个怎样的时代,能让那么多人时隔多年后,仍然无限追忆?
有人说,那是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清纯年代,从废墟上生出的好时光。那时的年轻人,不敢亵渎爱情,那时的爱情是“缝缝补补”的,克制、简约、质朴却动人心魄的。野夫回望自己的前世,将共和国历史上那段清纯时代的爱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娓娓道来,让人经由泪水透视惨痛的历史之时,明了了作家及一代人心中隐秘的骄傲!
我曾看过一次野夫的访谈,谈及创作初衷时,他说:“世界上多数人的爱情,都是为了‘抓住’。抓住便是抵达,是爱情的喜宴;仿佛完成神赐的宿命,可以收获今生的美丽。我在这里讲了一个不断拒斥的故事,这是一个近乎残酷的安排,乃因这样的爱不为抵达,却处处都是为了成全。这样的成全如落红春泥,一枝一叶都是人间的怜悯。”
可时至今日,那样时代已然远去!“挥手依依,满臂都流淌着凛冽的月光。”迎面走来的,是以货币定义的一切。
这部电影,让我同时想起的,还有西风野渡的一首诗《致父亲》。这里,我用来送你,也用来结束这篇文字:
请不要再对我
反复提起“文革”
一幅未老就痴呆的样子
你经历过的我正在经历
并将继续经历
只不过是
把你草垛后面
和北京女知青亲嘴那节
置换到发廊或桑拿
但父亲呵,其实我更愿意用
一百个发廊妹换你一个
北京女知青,即使是草垛后面
六十年代的煤油灯昏黄明灭
◆
这一生,有些短
希望一直有人陪在你身边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