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尤其北方人,至少六七成的父母选择在自己年老,将一生的积蓄留给孩子。
“哎呀,你不用这样,以后我跟你妈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
“我是你爸,我和你妈这些东西,死了以后还能拿走吗?不都是你的吗?你没有必要那么累。咱家没有钱,但是咱家不缺吃喝钱,你现在没成家,等你结婚,我不就了份心思了吗?”这就是我爸经常跟我说的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古语总是经得起检验。我记得上班那会,同事说,不想让女儿离得自己太远了,省内就行,想她了还能去看看,两个小时火车。
以前我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做。直到我选择从原来单位出来,快到一年了,父母才会这样做,其实就是想把孩子护住,然后这样,我们长大以后还会生存吗?如果不是从家里出来,我不知道,以后父母不在了,我是否会生活,更不要说赚钱了。
也许有人会说,反正父母给我留钱了。好,那你总要结婚吧。以后父母不在了,你有钱生活,那你的孩子怎么办,你的孩子长大了,是要骂你的。
最近在春五路这做夜市。无论白天,黑夜,我总能看到几个老人,手里拎着大口袋,或者布包,编织袋,看到垃圾箱就像是捡到钱一样扑上去,使劲把垃圾箱,迅速的翻个底朝天,只要是有人回收能换钱的,全部都拿走。
塑料瓶一袋子能卖一两块钱,纸壳,应该是最贵了,一斤七角钱,所以每个捡垃圾的老人,遇到包装纸碗那是必须一个不漏的捡到自己口袋里。
我承认,确实有生活条件差的老人才会这么做,但却也见过衣着干净利落的老人捡垃圾。他们大多六十岁以上。
按照年龄看,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生存的时代背景,让他们被迫适应了事事节约到苛刻。有的老人还有退休金。原本想不明白,一天能捡到多少个纸碗,包装盒,才能凑到一斤。一年也卖不了多少钱。
有一天在外面跟朋友吃饭。大伙都吃完了,正好路过一个捡垃圾的老人。我没有忍住,去问一下。
“孩子,我们这么大岁数,什么也干不了,又不能整天在家躺着,总得活动吧。赶上现在时代好了,我们呢,一辈子仔细惯了,电视上天讲环保,循环经济,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只能捡个垃圾了。是卖不了多钱,要是靠这吃饭,一天根本不够啊。现在东西多贵!”
夜市街上也是,总有一个大爷,一个大口袋,手里全是包装盒,遇到垃圾箱就掏。希望这这几位老人,能够平安,而不是希望他们能够卖多少钱!
愿大家不要言语攻击,如果没有这代人拼命干活。也没有我们今天的日子。
2018.5.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