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某高中一名语文老师交流,她说,他们校长不让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也不要求学生读书,就是做题啊,写文章啊!我极为诧异,然而又知道这是事实。美国教育家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写过《怎样读一本书》,书中就提到了人们重视说、写,而对于读,却是可有可无。书中说,假如一个学生学习了12年语文还不会阅读,还不喜欢读书,还不会写一篇像样的论文,我们就有理由问:究竟我们哪一个环节出了毛病?无疑,从小学开始就出现问题了。我们每周可以拿出大量时间去写,然而用一节课指导课外阅读都觉得是奢侈,因为阅读带来的效果是缓慢的,隐性的。这常常拷问着我的教育良心,一方面关注成绩的提高,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指导学生去阅读,这让我累并快乐着。然而我知道,我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这个身份,让我很是尴尬,因为我越是读书、思考,越是发现自己的不足,越是寝食难安。许渊冲在《名师》一文中说到: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府。一个学校之所以成为“名校”,也应该是有名师的地方。名师的界定,首先是人许渊冲在《名师》一文中说到: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府。一个学校之所以成为“名校”,也应该是有名师的地方。名师的界定,首先是人格的范本,其次是渊博的知识,是特有的真知灼见,能发人之所未发,有识而且有胆。如此看来,我竟是连边都不曾沾上。在头涔涔之余,我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边在书海徜徉,一边潜心于自己的课堂。教学20余年,原有的教育经验有的在推动我的进步,有的已经在制约我的前进。我不愿意看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教育方法,有的刚刚看个开头就放弃了。我在微信关注了“镇西茶馆”“小学语文名师”“现代教育报”......每天浏览,往往在遇到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时,就放弃了深入阅读的念头。这样的两个月过去之后,我依然把书放到了自己的案头。继续从书中寻找教育的真谛。当代著名学者在文章《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中,回忆了陈垣先生的9条“上课需知”,条条都是朴素的真理,他告诉我们:人脸是对立的,但是感情不当代著名学者在文章《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中,回忆了陈垣先生的9条“上课需知”,条条都是朴素的真理,他告诉我们:人脸是对立的,但是感情不可对立;万不可有偏爱偏恶,讥诮学生;不要发脾气;预设学生会问什么;要有教课日记;批改作文要少改;要走到学生中间单个指点......每一条,我都做得不够。于是,我课堂上努力不发火,努力做平心静气的老师。在学生写字的时候,穿上平底鞋,到他们身边,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指导。孩子写的小日记,基本就是改改错别字和标点,偶尔加个一两句话。最让我感到难过的一点是,我课堂上不给孩子质疑的时间了。这是我在教上一届学生的时候,每一节课都有的环节,怎么教低年级学生就不进行了?哦,在我的骨子里,一是认为学生小,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二是面对平行班蹭蹭高的成绩,我总想省出10分钟,进行抄写训练。现在看来,抄写训练没有错,错的是我课堂讲得太多了,从自己的讲课中,挤出哪怕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思考质疑,这都是极其重要的啊!无论是如何,我都要把质疑带进课堂。面对什么都进校园,面对各种检查接踵而来,面对上级对学校各种指导意见的下发,在规范办学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有什么东西在慢慢消失。我变得烦闷、急躁,无意中,在《教师人文读本》中,我找到了答案。《教师人文读本》告诉我们,由于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事业,外行人对教师说三道四,教师的作用被削弱了,当一名教师的思想、行为、教法都被有条不紊地控制起来时,教师的作用只是螺丝钉,他只是整个教育链上的一环,什么独立精神、自由意志、人的情感,都不见了。教师转而把自己的这种盲从、奴性和忧虑恐惧,灌输给学生。于是,教师只担心自己的工资、职称,学生只忧虑自己的分数、升学......可是,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啊,觉得自己不是独立的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在跟着教改,不断变化着。这哪里还是原来的我呢?无比苦闷之中,我转变了自己读书的方向,我用转移法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我关注了“职工书屋”,里面二月河的作品《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康熙皇帝》,让我又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在我家里,就有这些书的纸质本,我关注了“职工书屋”,里面二月河的作品《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康熙皇帝》,让我又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在我家里,就有这些书的纸质本,自己曾经读过一遍,很多内容,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变得清晰,变得更深刻了。再次阅读的时候,我更关注了这几位帝王的勤奋爱民。他们每天都是早起晚睡,盘腿坐着听大臣汇报工作,每天都是3个时辰,也就是6小时。他们为自己的皇子皇孙选择的师傅,不仅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看重的是人品,往往对管教子孙严厉的师傅,都是赞赏有加。他们熟读经史子集,体察民间疾苦,成为光耀后世的帝王,也都是奋斗而来的。我更喜欢二月河的文笔,用自己小学语文老师的眼光评价,特别喜欢他对景物、场面的描写,弄得我现在看到阴天,会在心里默念:铅色的阴云从西北的天空漫上来,像被谁扯着向东南奔跑,霎时,天就暗了下来。由此我想,如果老师布置我写读后感,我不去写二月河作品的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却随着自己的心路历程走,是不是不及格呢?这样一想,又心跳加速了。二月河的文笔,让我读过这一套书籍之后,再读其他作品,竟是味如嚼蜡了。而此时的我,竟然会不停地抱怨,从抱怨不知道看什么书,到抱怨自二月河的文笔,让我读过这一套书籍之后,再读其他作品,竟是味如嚼蜡了。而此时的我,竟然会不停地抱怨,从抱怨不知道看什么书,到抱怨自己的忙乱,这个时候,我知道,我得强迫自己走出抱怨的世界。于是,耐着性子,我阅读了自己最不喜欢阅读的心灵鸡汤一类的书籍《不抱怨的世界》。书中说:“如果世界上有百分之一的人不抱怨,我们会更加关爱我们的孩子,并且意识到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不论其肤色是黑是白,不论其相貌是美是丑,是日本人还是犹太人。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书中提到了21天挑战法,要做到一天完全不抱怨,必须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心力。当你转变了习惯与思考方式,一切都会变得容易起来,而不停尝试是成功的关键。想一想,自己为班级孩子制定的“幸福公约”之中,就已经渗透了“不抱怨”的最好方法——感恩。“有多少人因为看了一本书而开始人生中的新阶段。”记不清是谁说的这句话,我却无比认同。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之后,我坚持和学生一起阅读,因为潜在的学困生一定是不阅读的孩子。我为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设计了日记,一页写话,一页涂鸦,也是坚信涂鸦能让学生提高幸福指数,培养想象力和观察力。阅读了《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之后,更加认同周文清校长提出的做事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做到零失误,自己的教导处主任工作从此更加细致,班级管理也逐渐有条理。再到阅读《教师人文读本》,深感自己的浅薄,从而变得更谦虚一些。书是有力量的。相比于听书,我更喜欢自己的眼睛去注视文字,在文字中沉浸自己的心情,任思绪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到处飞扬,甚至是胡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