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部作品,可以简单从艺术性和思想性两方面入手。
《红楼梦》后四十回历来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天才之作”,有人则认为它面目可憎,总体来说,后四十回艺术性还是很高的,这也是它能在几百种续书间杀出重围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文笔
后四十回的文笔之所以被许多人诟病,是以前八十回为基准来衡量,而杠精们说的“你行你写”,则是以庸庸大众为基准,是偷换了概念。
客观地说,若以前八十回为基准,后四十回定然惨不忍睹。若以普通文艺作品而论,后四十回文笔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一流的。
白先勇说后四十回为了展现贾府由盛转衰,文笔需得萧瑟、收敛。
虽然后四十回萧瑟了不少,但其语言风格与前文大致相同,年少时读红楼,丝毫没看出其与前文的差别,甚至觉得后四十回好读很多,阅读体验更好,对于大部分初级读者来说大抵如此。
后四十回最精彩的当属黛玉病逝的几章。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一文中论证了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他说:
此书中壮美之部分,较多于优美之部分……兹举其最壮美者之一例,即宝玉与黛玉最后之相见一节。
王国维认为续书中宝黛最后相见一节最能体现《红楼梦》的悲剧性,宝黛之间的爱情已不止于小儿女间的情情爱爱,而是生命的叹惋,在无法阻挡的命运之轮下刻骨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
忽听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
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单文中这两句对白,便胜过千言万语,无数读者至此直接泪奔。
从写作手法上看,它克制、内敛,语言浅白却意蕴无穷,绝非寻常人笔力能及。这一节放眼全书都堪称经典。
第九十八回回目“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十分有水准,简淡的白描,却沉痛至极,远甩各类续书几条街。
正因为这几章,直接奠定了程高本“正牌续书”的江湖地位。
二、说说王国维
上一篇中说,若是看不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之间的裂隙要么文学素养较低、认识水平不够,要么是别有用心、有意为之。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作于1904年,在胡适的“续书说”之前,他将一百二十回作为有机整体,并且对全书的悲剧性与宝玉最后的解脱大加赞赏。
为什么国学大师王国维没有看到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之间的裂隙呢?
首先,王国维的认识水平不够
这么说似乎有些大不敬,社会在进步,不光科技,人文研究也在进步,如今的红学研究资料比之以往极大的丰富了,如今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看得更高更远更通透。
因为红楼梦太伟大、太经典,除了胡适这样的激进分子,很少人敢去质疑它的不完整性。
或许对于后四十回冗长无味的片断王国维也质疑过,但他没有写出来,为他所称道的也只有续书中为数不多的几个经典之处。
其次,王国维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评判《红楼梦》
他把它当做一部纯文学作品,既不索隐、也不影射,他所著的《红楼梦评论》只是文艺评论,他所探讨的只是这部文艺作品的哲学与美。
他站在读者视角上对文本品读欣赏,而不是在研究者角度的解谜、探佚。
单从美学来说,后四十回并不输,单黛玉病逝、宝玉娶亲这一节就赚足了读者的眼泪,恐怕真本出世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但这场完美的悲剧却建立在十分荒唐的剧情上,牺牲了贾母、王熙凤等许多人物形像,侮辱着读者的智商,捏造蹩脚的“掉包计”,无视逻辑、无视章法强行悲剧。
美是真的美,low也是真的low。
在畸形的架构上,后四十回一流的文笔又显得那样可恨。它就像那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