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旧时,不拘贫宫均有“烧包袱”的举动,这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如是在家或祠堂祭祖先,则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
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养乘车坐轿,亲自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慕,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士,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
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此既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