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考多次落榜,出道即成第一代谋女郎,巩俐称皇也是从底层开始的

高考多次落榜,出道即成第一代谋女郎,巩俐称皇也是从底层开始的

作者: 兮言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12:43 被阅读0次

    延宕了近一年才姗姗来迟的电影《夺冠》正在电影院热映。

    这两日,电影方释出了一段电影花絮,里面是饰演郎平教练的巩俐,在拍摄一个台词长达三页,时长约4分钟的镜头中,一遍过的花絮内容。

    此外,还有导演陈可辛直言她镜头一遍过,将角色状态,完美演绎的赞赏,陈可辛直言:我一辈子没拍过一条过的重场戏,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判断,马上看回放……这个世界有两种导演,拍过巩俐的和没拍过巩俐的,我幸运地属于前者。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关注点开始跑偏了,演员的八卦,渐渐掩盖了演员本身的辉煌,当然巩俐的情史确实很精彩,但她成为巩皇的这些年,更值得我们关注。

    巩俐称皇,同样也是从底层开始的,一个好演员该吃的苦,该受的罪,她一样也没少。

    而她能做到这一点,跟她的一根筋的坚韧个性,息息相关;当然,也和一个女人,一个男人息息相关。

    01、独自努力的少年时光

    巩俐的出生,是踩着皑皑白雪,年关将近的欢喜而来的,出生在东北,长在山东。

    骨子里透着山东姑娘特有的飒爽和倔强。

    她有一个圆满和美的家庭,有几个疼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还有一个当老师的老母亲。

    作为人民教师,母亲对她性格的塑造和教育,是最直接,也影响最深的。

    她自小就喜欢唱歌跳舞,上小学的时候,就被学校推荐到人民广播电台唱儿歌,中学是文艺队成员,长达6年的初高中,始终活跃在学校的歌舞台上。

    大约,是有得必有失吧。

    她的文艺追求上看似发展的不错,但文化课却拖了她的后腿。

    因为从小就有这样的艺术兴趣,所以当她提出要考艺术学院的时候,她的父母并没有提出什么反对的声音。

    但她的母亲,倒是和从小对她的教导一样,提醒了她一句残酷,却实在的话:家里帮不了你,你得靠自己。

    家里唯一能给的,是支持她去努力一回。

    1983年,巩俐18岁,和无数学子一样,终于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道坎:高考。

    第一次高考,她填报的山东师范学院和曲阜师范学院,都落榜了。

    但没关系,还能再来。

    于是,第二年,她又跨入了高考考场,这一回,她报考的是山东艺术学院,同样是落榜了。

    同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招生给了她又一次机会,她去了,却连初试都没过。

    也许,是她的父母都放弃了,所以不再支持她继续考试。

    但她不甘心。

    要放现在,高考一次是勇气,高考两次,那已经是抗压能力不错了,但巩俐还没死心,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可没有了父母的学费支持,怎么办?

    无奈,她只好辗转在到出版社下属单位做起了一个临时工。

    根据一些曾经跟她共事过的出版社同事的描述:那时候的她,基本上就是个子挺高,灰头土脸,别的,当时真看不出来……

    也就是说,即便从小“文艺细胞”加身,但20岁以前的她仍然只是一个不太显眼的山东小姑娘。

    经朋友介绍,认识她的启蒙老师,著名导演尹大为,是她打开幸运之门的开始。

    可刚开始上课,她就因为“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而被尹大为抽了两下。

    “光有貌没有相,当不了演员。今天你可以走了,要是受得了我的教法,那咱就明天见,要是受不了,咱现在就说再见!”

    此时,倔强的巩俐仍带着自己天生的反骨和傲气,一个反手就把老师撂地上,然后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转身走了。

    可第二天,她却还是厚着脸,准时出现在了课堂上。

    就这样,她白天在出版社工作,晚上挑灯夜读,还得抽时间去上尹大为的课,虽说身心俱疲,但付出了,该会回报的时候,倒是一点儿也不含糊。

    1985年,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次高考,这次,她报考的是中央戏剧学院。

    很可惜,文化课成绩还是差了11分,再次处于摇摇欲坠的崩溃边缘,好在,考官看上了她出众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给她开了绿色通道,打了申请报告,以“特招生”的名义,将她录取了 。

    不得不说,巩俐能被录取,尹大为的功劳绝对不小。

    可以说,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是尹大为将她引进去的,至于后续如何,可就不是旁人能够掌控的了。

    02、遇见最好的张艺谋 

    1985年的大学开学日,年仅20岁,却已经高考多次落榜的巩俐,以“特招生”的名义,成了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表演系新生。 

    同一年,她的山东老乡莫言,也正以高密为故事背景,仅仅用了2周的时间,写下了她未来的成名作小说作品。

    而在广西电影制片厂里,一个几年前被北京电影学院“特招”的陕西汉子,摄影系毕业生张艺谋,正因为《黄土地》而被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某位导演盯上。

    那个时候,谁能想到,巩俐辉煌的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男人,会是张艺谋? 

    而将她和张艺谋凑到一块儿的,是老乡莫言的一部临时起意的小说。

    当然,这是后话。

    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以后,巩俐也开启了自己的龙套生涯, 为了赚外快,为了积累经验,她在各大剧组的片场里穿梭,争取试镜的机会,即便,是龙套角色,她也玩的不亦乐乎。

    机会,就是这么来的。

    1987年,巩俐刚上大二,仍旧是寂寂无名的一个学生,此时,中国电影界却风云变幻,涌现出了不少新生代摄影师,导演,以及演员。

    其中,就有刚刚依靠着孙汪泉老农民形象“本色出演”,为中国捧回了中国的第一个A级国际电影节影帝的奖座的张艺谋。

    他刚刚从摄影师转型为演员,继而在吴天明的支持下,不远千里,找到了莫言,拿到了他的小说《红高粱》改编权,开始一门心思倒腾过他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处女作《红高粱》。

    张艺谋有满腔的才华,有不凡的抱负,遇到了最支持自己的伯乐,同时,家里的大后方,妻子把父母孩子照顾的妥妥帖帖的,让他有了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的底气。

    可以说,这是最好的张艺谋,遇见了一个最青春的巩俐,只不过,没有在对的时光里。

    张艺谋在筹备拍摄《红高粱》的时候,女主角“九儿”一角始终定不下来。 

    按照莫言的原著描写,“九儿”是一个丰乳肥臀的妹子,选角的时候,也是这么选的,于是暂定了史可出演。

    可剧本早已改了,跟原著有很大的差异。

    纯粹丰乳肥臀的妹子,根本无法跟张艺谋心目中那个带着野性,却又张扬着灵气,跟那片野高粱的野性,韧劲相契合的“九儿”媲美。

    后来,在旁人的推荐下,张艺谋带着他的主创团队,找到了巩俐。

    在给巩俐拍的那个片段视频中,巩俐身上那股说不出的味道,正如那片野高粱一般的韧劲和纯粹,让张艺谋和整个团队都眼前一亮。

    于是,这才有了《红高粱》里的“九儿”。

    为了演好“九儿”,巩俐在高密住了几个月,从练习挑水开始,一边肩膀磨破了就换另一边,因为她知道“不能用假的,空桶会左右摇晃,而装水的桶是上下颠簸。”

    只有真的挑起装满水的桶,一遍遍地练习,她才能拍出一个农妇挑水的最真实最自然的样子。

    在这之后,张艺谋和巩俐被彼此迷住了。

    此时的张艺谋,有妻有女,巩俐同样也有男友,但两个人,还是走到了一起,而一起开启的,还有他们两个默契至极,长达8年的电影合作 。

    在这期间,巩俐的每一部戏,都记载了她所有的努力。

    拍摄《秋菊打官司》,一个标准的陕西农妇,为了贴近角色,她用肥皂洗头,把发质洗的粗糙僵硬;

    她跟着陕西老乡学习陕西方言,学着老乡将面条吃出声音;

    大家都在研究讨论剧本,没时间折腾衣服的事,她也没什么架子,直接把大家的衣服“一锅熟”,洗衣机解决。

    拍摄雪景的戏,冰冷的天,拍完戏,她直接晕倒在现场,等电影上映的时候,她穿着大红村妇装,观众一时之间,都难以将她跟已经是国际巨星的巩俐划上等号。

    类似这样的经历,在她的演艺生涯中,屡见不鲜。

    从《红高粱》、《代号美洲豹》、《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她的电影产量并不高,跟张艺谋恋爱8年,合作8年,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将他们推入一个更璀璨的高度。

    国际上的知名奖项,拿了一个又一个,但这样亲密无间的合作,却在1995年,划上了休止符。

    03、一个人放飞自我后的张扬

    22岁,最青春最恣意的巩俐,遇见了最好最张扬的张艺谋。

    她犹如飞蛾扑火般地为张艺谋承受了无数关于“小三”的谴责和骂名,但最终也没能换来张艺谋那张价值9块钱的纸。

    这其中,很多东西都变了,但巩俐身上,却还有两种东西没变:

    一是她演戏的本心和专注,从头到尾,她爱的,只有演戏。

    二是她性格上的坚韧和霸道,其实一直没变。

    大约,这才是她和张艺谋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

    两个太厉害的灵魂碰撞到一起,各自不愿妥协退让的原则,很难让他们的感情持久保鲜。

    巩俐原本因张艺谋而有所压制的野心和欲望,在两人感情结束后,彻底喷发。

    她选择了往更好的康庄大道上走,而没了吴天明的扶持,转而跟张伟平勾搭的张艺谋,走上了商业电影道路。

    巩俐的张扬外放,不仅仅是从她的情感上,得到体现,从她的作品中,也能看出端倪。

    除了走向国际的一些选择,在合作的导演和电影风格上,也越来越多变。

    从王颖导演的《中国匣》,到孙周的《漂亮妈妈》,从王家卫的《2046》到罗伯·马歇尔的《艺伎回忆录》,从迈克尔·曼的《迈阿密风云》到彼得·韦柏的《少年汉尼拔》……

    可以说,巩俐的角色选择,已经和当年困守在张艺谋一个人的创作中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其实,严格算起来,巩俐出道至今,电影作品产量实在算不上多,平均一年一部左右,但每一部,不论大小,她都付出了高于角色更多的努力。

    而那些电影,每一部,都是真正的艺术精品,每一个角色,都带着独属于她的气质。

    譬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里,脱口而出的三件宝,也只有天安门,长城和巩俐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拿的牌都是一样的,怎么才能打出最好的状态,还是得看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举个例子,巩俐曾经说: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演戏

    这是事实。

    可这样的坚持,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现在的明星演员,大多格局很小,什么都想抓一点,唱跳,演戏,综艺,娱乐,八卦,工作室,什么都抓一点,最后什么都抓不住。

    但巩俐没有,她只演戏。

    她不开工作室,不炒作,不参加综艺,不上节目,甚至,她只拍电影,电视剧都懒得涉足。

    别人拼命蹭电影节的热度,戛纳给她“女王级”的“清场”走红毯,她可倒好,生怕被关注太多,着急忙慌地快速走完。

    她的时间,从来不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

    她曾经说:“我接下一个角色,一定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过程,不会应付。我不会放弃任何镜头,哪怕半秒钟都不能松懈。我的人生从没有‘差不多’”

    所以,在接下《艺伎回忆录》的时候,尽管是给章子怡作配,也没有如今那些明星番位之争的困扰,反而在有扇巴掌戏的时候,提前跟章子怡商量好:来真的

    “回家卸了妆一看,都是巴掌印。”

    《艺伎回忆录》里有一种扇子舞,为了练习这个舞的动作,她苦练5个月,每天转扇子几千下,哪怕,把手转的都僵硬了。

    拍《归来》的时候,为了扮演好失忆老人‘冯婉喻’,特地去养老院和失忆患者待了两个月,甚至给出了不少角色的人物细节建议。

    拍摄的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精准演绎。

    而这一回,为了演好《夺冠》里的郎平,她同样下了一番功夫,跟在郎平身边,在训练现场观察,做笔记那都不算事。

    因为不懂排球,拿到剧本以后,跟排球过起了小日子,排球时刻不离手,每天跟着队员一起练习,队员每天的工作流程,她一样不落。

    拿到剧本,先代入到角色里,花几个月去体验感受角色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再去出演,这样的行为在如今的影视行业里,堪称另类。

    除了得有挑剧本的底气,还得有剧组和投资方的纵容。

    可巩俐就这么做到了。

    巩俐称皇,她的成就太多,每一项都是现如今的明星演员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可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手握王牌,而是在一步步的试探,努力中,慢慢取得独属于她的这份荣耀的。

    影视行业里,有一句这样的话:话剧演员可以做影视演员,但影视演员,却做不了话剧演员。

    这句话,很对,但不全对。

    巩俐从来就不是话剧演员,但她用的是话剧演员的努力方式去做的电影演员。

    长达4分钟的三页台词,她能一遍过,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而话剧界里,曾经也有一个人,在长达近2000字,约8分钟的戏里,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多余的辅助,就这么一遍过地将角色的戏份演完,留下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演绎佳话。

    这个人,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多次落榜,出道即成第一代谋女郎,巩俐称皇也是从底层开始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df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