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句:
1.超过一定临界点,改善保障因素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而不是产生幸福的原因。
2.永远不要尝试开第一次先例,因为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避免人生出现道德让步的唯一方法,就是坚决不让它开始!
3.如果你的态度是你唯有从比你聪明的人那里才能学到东西,那么你的学习机会会非常受限制。但如果你足够谦逊,你可以从任何人身上学习,那么你的学习机会将有无限可能。
4.上帝将用来衡量我的并非是这些金钱价值,而是那些被我影响过的千千万万的人
5.你必须给你自己的原则做个定义,然后以你的原则为基准,给自己划一个安全的防线。
二、读书摘要:
克里斯坦森,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被誉为世界一流的创新管理思想家,所著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风靡全球。这本书的名字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也可以说是教你怎样过好你的一生。 对于人生的话题,是所有人都绕不过的话题。克里斯坦森教授走到了生命末端,他的思想经历了时间沉淀和洗礼,更显得厚重和真诚,值得我们去阅读参考。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成功的一生?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而是引导我们从工作家庭道德层面去思考,教授说很多人喜欢向他求助答案,但教授通常不会直接回答问题,不告诉他应该思考什么,而是告诉他思考自己该如何思考,然后更智慧的回答自己的问题。作者思考的方法,思考的过程远比思考的结论对我们人生更有指导意义。
在最后一节课,教授让他们的学生用理论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我该如何保证我的职业生涯会快乐?第二,我该如何保证我与我配偶以及家庭的关系,成为我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三,我该如何保证我不进监狱?
三、思考题
1、我该如何保证我的职业生涯会快乐?
职业生涯会不会快乐在于你的这份工作是不是你自己真正爱的,是不是你具有天赋的工作,歌德说:“拥有与生具来的天赋又能善加运用者最快乐。”大脑优势加上努力,才是成就感的源泉。找到一个自己内心真正喜爱的工作,努力地去做,然后我们会觉得,我们的一生都没有在工作,因为这个工作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的。很多人认为工作的意义无非是赚钱而已,把工作视为人生中的“必要之恶”,将工作和生活对立起来,认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把工作和生活彻底的割裂开来。其实无论做什么,都是你时间中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资源合理分配给他们,赋予它们意义,保持正念,享受当下。
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固然是好事,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没必要一味凭兴趣找工作。兴趣对于寻找工作来讲,起的是一个过滤器的作用,它帮我们筛选出一个想做的职业列表,确定一个大的方向,而到底哪个是你的真爱,则需要实践之后才知道,需要做好之后才知道。当你真正持续投入了一段时间去实践之后,真的发现自己做不好、不感兴趣、无法继续,那时再过头根据兴趣再次选择。这样的过程可能会来来回回很多次,任何一件事,如果你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兴趣和热爱。多数时候我们是因为做得好而热爱,因热爱而做得更好。
一是要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工作,这建立在我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要走冤枉路。有这么一个关于马和驴的故事:马和驴本来是一起生活的好朋友,有一天马对驴说:我想去世界旅行,一起么。驴回答道:周游世界,那该多累啊!那么多路从没走过,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我还是在家里呆着吧。于是,马和驴分开了。很多年后,马回来了。它给驴讲自己的见闻,世界各地的趣事。驴羡慕不已,对马说:你真厉害,走了那么多地方,我肯定做不到。马笑着说:其实这些年你走的路一点也不比我少,只是我心中有个目标,敢于走未知的路,而你只是在原地打转罢了。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和驴一样,从来没想过自己为什么走,如何走,做的事也许不比别人少,却就这样原地踏步的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二是有能力把目标工作做得出色。很多人被问到什么是一个好工作,都会说钱多事儿少。很多人都把钱作为衡量一个好工作的标准,实际上并非如此,赫茨伯格有一个很棒的理论,他坚信我们生活的有力动力并非是金钱,而是学习的机会,责任的成长,对他人的贡献,以及被认可的成就。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工作没有热情,哪怕给你更多的钱,更好的工作条件,你也不会凭空产生热情 —— 最多就是“不讨厌”。钱只是一个保障因素,而不是激励因素。哈佛大学教授 Greg R. Oldham 和 J. Richard Hackman,在上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一个经典的理论:工作特征模型(简称 JCM)。
JCM 认为:影响工作绩效和表现的,主要有三种指标,亦即所谓的心理特质。它们分别是:
意义感知:员工在多大程度上,认为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你愿不愿意向别人介绍你的工作。当聊起工作时,你是觉得骄傲,还是只想匆匆带过。
责任感知:员工认为他的付出对工成果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自己能把控的空间越少,他就会倾向于认为“这项工作并不是我的,我只是一个执行者”。这会大大降低他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成果感知:也就是工作的反馈情况,员工在多大程度上,能了解他的成果质量。
基本上,这三项指标越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就越足,从而,工作业绩也就越出色。
2.怎样管理好你的目标?
人生需要有战略和规划,需要有远景的目标,我们要用未来的愿景来规划当下的选择。但是在通往目标的这条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的岔路口,当我们没有能力和工具的时候,往往无法分辨什么是机遇,什么是诱惑。想选择一条岔路,却不知道那是捷径还是弯路。懂得辨别机遇和诱惑的人,往往能在重重风险里抓紧机遇,也能在茫茫诱惑中认清自己。他们会分析,会思考,这个契机到底有多少成功的把握?胆识不是贸然的尝试,而是一个抉择的过程。正确选择是要建立在各种资源都基本有利的基础上的。书中提到的“发现-驱动计划”这个工具可以帮我们有效检测战略机遇是否有效。“发现-驱动计划”指出,当你试图选择一个新战略时,问自己“以上哪些假设条件成立时,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几乎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一个或多个关键地方的假设出了错,并且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做出了预测和决定。这提醒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前,仔细列出检查清单,有哪些事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达到预期,想想它们是否可控。别人愿意帮你吗,你能假设他们是无私的吗?问问自己,哪些假设条件是成立的,哪些假设条件需要被验证真实,你才可以去做出这个选择。不管是大到各种商业活动,小到制定的学习计划,在制定周密策略的同时准备好应急策略,从容应对不确定因素,跟着变化而变化,能大幅度降低计划失败的风险,让计划更加顺利的执行下去。
3.怎样配置资源?
我们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才干、财富、人脉等等,工作和生活有太多的“项目”在争夺这有限的资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危险是,我们会在无意中把资源放在那些能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短期活动上,而不是你的长期战略,如果你投入的资源和你的战略方向不一致,那么你需要反思,你的资源到底流向哪里去了。比如说,我们都会把终身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人的惰性会导致很难坚持,我们又把时间花在那些不用动脑筋的轻松的事情上面,其实也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又比如说,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现在要考大学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希望的是让孩子放下包袱能够综合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死读书。但是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我们又在乎的不得了,一旦退步,就紧张的不行,周末补课假期补课,都只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把素质教育抛到了脑后。大多数人都是容易被短期利益影长期目标的。不光是个人,连大公司也是这样。BAT三家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均已公布,曾经与腾讯、阿里齐名的百度正被拉开越来越明显的距离。在技术上百度是国际领先的,但是为什么同样是搜索公司,Google的市值已经达到了5522亿美元,相当于10个百度。搜索公司最核心的内容是搜索广告的收入,Google最先保证的是搜索质量,而百度最先考虑的是竞价排名,并且不关注广告的内容是否虚假。2009年Google被逼退出中国,百度迎来了中国搜索市场一家独大的大好时机,但是却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树立自己品牌的大好时机。
对于个人来说,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的平衡关键在于认知是否到位,是否做了深入的思考来分解实施,是否真的盘点了你的资源,也许只是对资源做一下重新配置,剩下的就只是坚持了。
四、学以致用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认真的去想过,这一生该怎么去衡量该怎样去规划?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顺其自然的心态,而是我们的生活常常失焦,往往处于迷茫。很多人就是一种惯性的思路就是我过去擅长做什么,我只能做这个。以前我也是这样,做着一份稳定,但是却不怎么喜欢的工作,那是因为当我们年轻或者是不懂事儿的时候,我们的人生选择不是基于理性化的思考进行的选择。现在就是重新进行一个理性化思考的时刻,因为我已经达到了足够的成熟,或者说,我现在是比过去的任何一年都要更成熟的一个时刻,难道不是吗?所以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处于成熟的时期的话,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当中,那你将如何规划好你自己的一生,哪怕我们并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但是我们也可以去一些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充实我们的生活,滋养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不断的获得成长,有成长才会有生机。我想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去努力:
人生蓝图:锚定人生方向,找准喜欢的事情;
时间管理:做好时间分配,平衡好工作学习和生活;
效能升级:效率提升技能,让自己的单位时间更有价值;
精力管理:合理分配精力,每一天都能够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