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十几个教练分享拓展个人阈度的话题,现场做了一个寻找舒适区与需要拓展的区域的练习,到最后分享时,有个伙伴说到:“这个活动中,我听到伙伴们的反馈,都很准确,我自己也清楚,而且也知道很多年了,我想变化,但是这个How,如何做到一直都是没有真正找到方法。”
之后,另一个伙伴分享说:“刚才那位伙伴分享时,听到她说:我想变化时,我其实听到了她并不想变化,这给我的触动是,我也有类似的状态,我是否真正打开,愿意变化,是否真正愿意拥抱自己的拓展特质决定了我是否真正能够变化。”
对于这个结论,个人不能同意更多。常常有人说看到自己的短板,为了提升,做了很多的尝试,学了很多东西,但总是收效甚微。然后继续听到什么就去尝试,继续收效甚微,周而复始。
之所以这样,因为这个过程中,少了关键的步骤:探寻自己真正的意愿。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变化,是因为我们其实不愿意变化。比如,一贯温柔的人,说想要变得果敢强势些。于是,来上了果敢力的课程,学到了一些技巧。这样TA就做得出来了吗?当然不可能,如果是这样,培训就不会教了很多次,但会提升的自然提升了,不会的依然故我了。
一贯温柔的人,行为背后有一系列信念:比如关系比结果重要,比如强势会伤害到他人,比如强势是自我的,比如强势让人有压力不舒服等等。所以,内心里,其实TA并不喜欢强势的人,也不喜欢成为强势的人,之所以想学,可能是因为被反馈了,也可能是在一些情景上有无力感让他们觉得要学习相关技能,等等,但其实内心里,TA并不认同强势,或者不想被认为是强势的,哪怕是某些情景,所以其实内心里,拓展这个特质的意愿并无真正建立。所以会发现,TA学习了再多,仍然无法做到。
所以,真正有效的踏出舒适区,拓展新的特质,有些过程是必要的:
1、自己建立对于这个特质的喜爱,甚至拥抱感。不是以利用为目的的,而是找到什么阻碍自己喜爱这种特质的原因,真正找到自己内心对此的认可。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测试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拥抱这种特质了:大声说出“我是。。。的人”,感受一下自己内心是否有不认同感,不舒服感,很容易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想成为具有那种特质的人。真正有意愿的时候,我们内心中应该是喜悦,自豪,有信心的,而非抵触,不舒服的。所以,探索,直到自己能够骄傲而欣喜的说出来,意愿度才算建立好。
2、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运用这种新的特质的声音、姿态,行为、语言,并且寻求反馈。这是一种新的特质,我们过去不擅长的,所以,就跟用惯了右手,突然用左手拿筷子一般,不习惯,无法完成简单动作,错漏百出都是正常的,但是唯一能够让我们提升左手能力的方法是继续练习,而且是绑住右手,只用左手练习。
当然,如果能够做到,从刻意练习开始,回头再解决意愿的问题,也是可能的,因为如果真的能够练习到可以运用相关特质,那么一定已经从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其中可贵之处,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价值,所以这个时候当初的抵触有了很多消减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要强调的是,一般而言,这并不能完全让我们有拥抱感,如果我们内心对于这个特质的抵触有些其他深层的原因的话,所以仍然需要探索清楚自己意愿阻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