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有一技之长,怎么帮到别人?万一我的需求别人满足不了,或者说别人的服务我不满意,如何是好?
实际上,生活中人们相互需要的都是一些普通的东西,例如,陪伴聊天、帮忙做些家务等等,可以试想一下,人到了一定年龄,还有一些高难动作的需求吗,就像有人说过的,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给你再多钱都没有端茶递水来的实在。因此说,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有一技之长固然可以更好地解决他人的需求,但并非是帮助他人的必要条件,反而是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可能需求的更多更普遍。
反过来说,担心别人提供的服务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其实也是想多了,像这样以时间换取时间的相互服务,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更多的是相互的信任和支持,更多的是相互的尊重和帮助,从心态上已和支付费用换取的服务有了本质的区别。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文明程度也会大幅提升,眼界和心胸也会更加开阔。况且,服务的感受是很个体性的,如果,以友善为背景,以和谐为中心,许多的挑剔、偏见、看法也会不复存在。
现实生活中,凡是出钱请的保姆或月嫂或护工或管家,虽说现在越来越强调专业化,但服务水平还是参差不齐,有时还不好请,要想请到满意的还没那么容易。主人家觉得我化钱了,你就要按我的意思做好专业服务,被请的人,有时还会比较哪家主人更大方,对她更好,如果主人家摆出主子的姿态,那么服务也许就会大打折扣。现阶段,听到的故事绝大多数都相互不满意。究竟原因可能五化八门,但无外乎就是化钱买服务的关系。但这类服务大多都是深入到家庭中,会掺杂不可预估的人性中的东西,也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再说生活中一个小现象,如果你做了一桌菜请客,估计大家都会客气的说:好吃好吃;但如果你做了同样的一桌菜是收费的,那么,也许就不是众口夸赞的局面了,最起码总会有罗卜青菜各有所好以及众口难调的现象,况且我出钱了,总有点评的权利吧。这就涉及到一个心态问题,白吃和出钱就会演变成不一样的感觉和行为。
图片拍自周边环境同样都是服务,化钱与免费,肯定会呈现出不同的评价。
可以这样理解,时间银行存储的是信任、关爱、付出、尊重、帮助,更重要的精神生活的分享。
而不是多方评价、品头论足、无理需求的满足,或要求对等的回报、伺候、劳动体力的简单交换。
时间银行无功利、无是非的存储,有公益的意味,却和个人未来的生活紧密相连;时间银行无对比、攀比的存储,只有关爱和温暖的提前付出,相信友善会传染、传播和传递,在未来还会回到自己身边;时间银行无私心、疑心的存储,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