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家庭聚餐,有感而写。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这个大家庭,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都会聚,大孃不喊二孃喊,总之结果就是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而聚餐少不了的就是喝酒。
对于我而言,喝酒的的确确是一件并不陌生的事,但是自从上大学健身起,“养生”这一说法我是一只坚持着的,对于不必要喝的酒,我绝对不应。在大学里,唯一喝过几次酒都是跟健身房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对我不错,人对,所以我认为该喝。在家里,也只有高三毕业后的那几个月,陪我爸喝过几次,之后都以“不想喝”为由拒绝我爸。写到这里,我有些泪目,心头一悸,如鲠在喉,突然觉得有些对不起我爸,明明就这么一个爱好,作为儿子的我却不愿意陪。有时候我也挺纠结的,为了健身不喝酒,但不喝酒,就会放弃一些东西。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一段话:身无饥寒,父母无愧于我;人无长进,我以何待父母。
其实,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人其实是我们的亲人。
而我们成功路上的阻碍才是那些称之为朋友的人。
寒风萧萧,昏暗灯光,迷离眼神中的彷徨,犹如那飘忽不定的魅影,无方寸,觥筹交错间暧昧的色调侵蚀着麻醉了的人们的心。
昨天的家庭聚餐,我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场”了,大家都已经喝的差不多了。喝酒之后,人们的思维总是不清晰的,喝酒前喝酒后完全是两个人。而我哥就是一个鲜明例子,一喝酒就高兴,高兴的让人害怕,害怕在他不清醒时胡乱发泄一通,害怕在他醉酒后放任他的臭脾气,而承受的对象就只能是我,我又能怎样,跟他大干一场?也像他一样喝的酩酊大醉?他是我哥,是我的亲人,我只能包容他,而他在醒后也会全然不知他醉酒后的“精彩演出”。类似这样的事件只会是带来感情上的伤害,而这样的事就在大姨在开茶馆的时候已经发生过了。每忆起此事,自己就像置身在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上,沉闷而憋郁。
喝酒可以渲染气氛,但喝醉酒也会坏事儿。其实事情也是这样,任何事儿得有个度,一旦没了这个度,坏了规矩,后果不堪设想。
在我去了有一会儿之后,我妈餐馆里的老板竟被邀请来了,我叫她苟孃。她身穿黑色短袖,头发做的很精致,配上一个刚刚好的妆容,让她整个人都年轻了许多,她坐下就跟我们开起了玩笑,我对她印象还行,当然也仅限如此。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要钱的老奶奶,她积极的将老奶奶推开,边推开还边笑着说,“把你微信拿来,我给你扫嘛”。我觉得,她也许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但她却缺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对有利益价值的人恭恭敬敬,奉迎谄媚;但对丝毫没有利益价值的人却惺惺作态,咄咄逼人。事后聊天还一直说自己是从无到有,是农村人。突然想到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的社会”,可能她也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贡献出她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我心里越发的觉得可笑甚至鄙夷。她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实则内心扭曲腐烂,不堪入目。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拥有财富的多少和个人价值应该是要成正比的。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在达到自身价值的同时,积极的反馈社会,达到社会价值。
2018-04-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