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参加学校的培训,
参与式、互动式的长时间培训,有点烧脑。
今天《中国教育报》的编辑程凯伦老师讲的故事有点触动我。
当然,这也是一个英雄之旅的故事。
他原本是非新闻、非中文专业的毕业生,
那他为什么能到《中国教育报》当编辑呢?
他把自己去云南支教的故事写了出来,
并投稿给《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的稿件大多是约来的,
这种盲投的编辑大多没空看,
可偏偏凯伦老师这篇被看到了。
编辑觉得这稿子发不了,
但写这稿子的人可以来打个工。
于是,凯伦老师得到了去《中国教育报》实习的机会。
后来就顺利成章的成为了编辑。
支教,我们都可以去。
但把支教的故事写好就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做到,
把故事写好后还有勇气投递出去的人就更少了,
投递出去又被人“打捞”起来仔细读的几率更低了。
所以这个“英雄”有点难得。
不得不提,这趟英雄之旅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写作。
写作让程凯伦老师被《中国教育报》看见,
“人物弧光”在这里闪现。
这样的例子应该不是个例。
因为写作,我们看见了很多人,
王君、王开东、张丽钧、卢望军、管建刚、于永正、徐杰……
因为写作,我也被很多人看见,
很多个素未谋面的老师、学生、家长经由我的文章认识我。
被看见很重要吗?
还别否认,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被看见。
铛铛铛,我的“弧光”时刻来了……
我写教学实录整理成微课,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
我写课例整理成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了;
我写试卷分析,被教研员看到后在备考会上为我们答疑;
云上随州的编辑前两天看了我的文章采用了两篇,
很多老师、学生、家长看了我的文章,
发来私信感谢我给他们支招,感谢我给他们力量。
家人看了我的文章,
决定给我更多安静写作的时间。
如果说,这些都是继续写作的外驱力,
那么内驱力是什么呢?
经由写作,
我获得了成就感,
获得了更多话语权,
获得了更多的爱和自由,
我还会坚持写下去,
因为我想知道,
写作最终会把我、我们带到哪儿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