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长安的荔枝》有感(三)

读《长安的荔枝》有感(三)

作者: 乐涵 | 来源:发表于2023-12-17 10:32 被阅读0次

③观自己

清醒

香积贷、荔枝使,压力与诱惑,让李善德失了清醒,一脚踏入坑中。

利字旁边竖的可是一把刀,要想把这利益收入囊中,得看自己抗不抗得住刀的锋利。

逐利是本性,保持清醒,看得见风险,才是做人要修炼的心性。

谨慎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长官请李喝佳酿,同僚围着李戴高帽,二十多年谨小慎微的李善德醉醺醺、飘飘然地签字画押。被捧到高处而后摔下的结果,必是粉身碎骨。

我既不是人民币,又不是大佬,捧我即杀我。

工作中都喜欢被夸,保持谨慎,不要轻易地承诺或接手工作,这天上掉的大饼你吃了不怕被噎死吗?

平常

年轻人谁没有争强好胜之心,谁没有平步青云之念,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想要炼就一颗平常之心,克服心底的欲望,绝非易事。

大佬们都是修行千年的狐理,两相争斗起来,冲锋的是马前卒,陷阵的是替死鬼。若一脚踏入这个旋涡,又没有实力自保,被乱流吞噬是早早晚晚罢了。

认请自己的定位,一个普通人在工作中是不需要欲望的,自己就是完成特定工作的流水线机器上的一部分,不重要、可替换。

所以,修炼平常心,克制欲望,在工作中当听话机器,把喜怒哀乐留给生活。

普通人的欲望应该是健康的身体、未至的远方、幸福的家庭、充实的自我,而不是见鬼的工作。

良知

有人说工作多年早就麻木了,但良知重要吗?

重要!

李善德当了二十多年的京城小科员,可能心里也已经麻木了,但他二去岭南,带回了能博贵妃一笑的鲜荔枝,入了大领导的法眼,名和利尽在眼前,但他却不顾性命,与杨国忠对峙,这是他的良知在为天下黎庶发声。

名利与良知,这道选择题,考验得是人性。

虽然人性经不起考验,但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总比做一个麻木的人更让自己快乐吧!

袁了凡也说过,他在地方做官,免除了当地一年的税赋。为万民计,可抵平时一万件好事。

保持良知,尊重上位者不谄媚,帮扶弱小者不欺凌,勿以善小而不为!

看此书,观自己:时清醒、常谨慎、保平常、持良知。

相关文章

  • 读《长安的荔枝》有感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一本书,名叫《长安的荔枝》,作者是马伯庸。感叹作者博学多识,文笔流畅,环环相扣,读来引人回味无穷。...

  • 细品荔枝一:沉舟莫救还是拼死一博?

    文/时光流淌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特别优秀的书评——沁欢小姐姐的《一颗荔枝引发的感慨——读《长安荔枝》有感》[http...

  • 《长安的荔枝》有感

    读完了这短篇小说《长安的荔枝》,我竟觉得后劲十足,耐人寻味。 可能是并不熟悉环境的缘故,才倍感新鲜。加上情节上环环...

  • 绝处逢生,一将功成万骨枯

    ——读马伯庸《长安的荔枝》有感。 看到书名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马上想到了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读《长安的荔枝》

    长安回望锈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十四年,年过半百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件棘手的...

  • 读《长安的荔枝》

    作者马伯庸在一个徽州文书看到基层小史周德文的经历,从周德文的视角去审视史书上的大事,由此写出了《长安的荔枝》。“一...

  • 读《长安的荔枝》

    作者:马伯庸 >>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 “骨肉恩岂断,男...

  • 读《长安的荔枝》

    只是因为贵妃身边的近侍多了一句嘴,他说他家乡岭南的荔枝鲜美可口,是为了取宠而媚上,亦或是单纯思乡而念及,我们不得而...

  • 读《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诗。我小时候读到这句诗时,只觉得画面很美。晨曦中一匹骏...

  • 读《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为圣上的一道御令,底下的人就得为此付出许多。 长安城九品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长安的荔枝》有感(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nb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