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滕泰:别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部好经念歪了

滕泰:别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部好经念歪了

作者: 东方政经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14:26 被阅读0次

    【东音社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的评论员文章,坚定地指明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方向。知名经济学家滕泰先生是中国最早提出“供给侧改革”建议的学者之一,出版了《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这部学术著作。滕泰先生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做出深谋远虑的战略选择。东音社认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对人类思想文明的重要贡献。本文整理自《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两部著作,以期读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政策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本文经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略有改动。

    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是基于中国伟大实践的创造和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做出深谋远虑的战略选择。中国过去 40年的伟大改革实践,并不是由任何经济理论或改革理论推动的,而是亿万中国人从贫困走向温饱、迈向小康的长期奋斗过程。在这个伟大的实践过程中,国外的经济学者们大部分都在主观想象和推测中试着解释中国的经济现实;而中国的很多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却往往试图从外国人的眼睛中找到我们怎么办的答案——显然,这两种尝试最终不会成功。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前是靠我们自己,以后也必须靠中国人自己。2010年以来美国经济在苹果产业链的带动下反弹复苏,新供给创造了新需求、新动力,而中国经济却由于供给结构老化连续五年持续下行。怎么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主动的战略性选择,而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就是基于中国改革实践基础从供给侧出发持续推动改革的一点浅薄探索,供各界参考、批评。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只是一个理想的经济运行机制,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会自发地实现,而是因为生产相对过剩、总需求不足、“供给老化”、“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等原因,随时可能中断。一旦上述原因造成“供给不能自动创造自身等量的需求”,整个宏观经济就会偏离均衡,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放慢,甚至长期经济下行。

    为了让宏观经济恢复均衡,让经济增长回到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各经济学派分别从所有制和收入公平分配、刺激总需求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改革主张,而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经历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和近二十年的总需求管理之后,只有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让中国经济重新回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均衡状态,并恢复增长的活力。所以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主张:

    1、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只有引导资源向新供给、新业态转移,才能真正去产能,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转型。

    2、新供给主义主张放松三大供给约束:即放松高行政成本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和高税收成本约束。

    3、新供给主义主张激发五大财富源泉活力,减少土地和资源、人口和劳动、管理和制度、创新和技术、金融和资本的供给抑制,提高要素供给效率,全面降低企业成本。

    二、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重新定义了经济周期

    为了探寻供给创造自身需求的条件,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供给角度重新定义了经济周期,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划分为:新供给形成阶段、供给扩张阶段、供给成熟阶段和供给老化阶段。在没有计划手段或行政干预的自由市场条件下,在新供给形成阶段,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等量的需求;在供给扩张阶段,1个单位的有效供给,能够创造 n个单位的有效需求;而在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供给创造需求的效率逐渐降低,直到供给老化阶段 1个单位的有效供给只能创造 1/n个单位的有效需求。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技术和产业的演进、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供给与需求循环往复的交互作用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从供给端和供给结构变化出发,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新供给形成阶段:当新供给随着技术进步孕育产生,社会旧有供给和需求结构仍在延续,经济处在新周期的导入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回升。

    2、供给扩张阶段:当新供给内容被社会普遍接受,新的需求被新供给开发创造出来,新供给与新需求形成良性促进,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不断提高。

    3、供给成熟阶段:该阶段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普及,社会资源纷纷涌向新供给领域,则供给数量迅猛增加,而需求逐步趋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能力降低,但供给仍然维持惯性增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开始降低,经济增速回落。

    4、供给老化阶段:过剩供给短期难以消化,过剩产业资本沉淀不能退出;老化供给不能创造新的需求,造成总需求持续下降;新的供给力量尚未产生,经济整体将陷入萧条期。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在新供给形成阶段和供给扩张阶段,新供给不但能够自动创造需求,而且所有产品销售收入最终都会变为要素报酬,而资本、劳动和资源等要素报酬要么转化为消费,要么形成储蓄并转化为投资,形成新的需求。

    三、供给与需求的自动平衡机制和最终均衡状态

    一旦一种产业的生产技术普及到一定程度,进入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形成产能和产量过剩,不但原投入的生产要素报酬不能及时回收,而且大量生产要素无法充分就业,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过程就会中断。

    如果一个经济体中大部分行业处于新供给形成和供给扩张阶段,这个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提高,整体运行趋势是向上的;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较多行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这个经济体的活力就会下降,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降低,整体运行趋势就会向下。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任何一项社会主流技术和主流产业,早晚都会进入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因此无论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抑或是通过计划手段增加或抑制老供给,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周期和供给老化问题。同样,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有太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的产业,那么无论是刺激需求还是各种计划,都无法改变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反之,财政与货币政策刺激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吸收部分过剩产能,但从长期看可能反而进一步鼓励了过剩产能扩张,加剧供需矛盾,阻碍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并且削弱经济的自我循环能力。而行政计划或经济史上的产业政策,除了 20世纪 60年代的日本之外也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在实践中,真正有效应对经济增速下降的办法,是吸引社会资源创造新供给,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如此才能使经济尽快恢复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为了刺激新供给,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提出的正确做法是通过“放松供给约束”的系列政策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破生产销售僵局,让市场通过成本价格传导机制快速消化过剩产品,在较短时期内恢复均衡 ,并通过要素转移更新供给结构。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不仅在宏观上是恢复经济均衡的必然循环,在微观上也一样。比如 iphone手机,在乔布斯创造出 iphone手机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原本是不存在的,而一旦 iphone手机面世,新的需求就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一旦资本、资源、劳动开始向新供给集中,老产业的产能过剩将自然消除,整个经济不但恢复均衡,而且将开始新的增长。

    总之,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供给与需求动态均衡的打破属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局部性问题,技术扩散和产业生命周期密不可分。生产过剩是相对的,阶段性和局部的供需矛盾可以随着资源逐步向新产业领域配置而消解。当宏观经济从供给到需求的传导过程遇到阻碍时,既不应当用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手段比如产业政策去彻底破坏市场机制,也不应当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手段人为扩大旧产业和旧经济的总需求,而应当通过“放开新产业供给约束、减少新经济供给抑制”的方式,为市场释放新供给创造条件,引导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最终通过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调整,让经济回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恢复“供给与需求的自动平衡机制和最终均衡状态”。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避免的三个误区

    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是好经,一不小心被念歪了也不行。为了避免假学术、真忽悠、瞎解释的学术投机者把经念歪,在今后的供给侧改革研究中,需要避免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不能再继续炒作概念,炒概念救不了中国。在 2012年那样的背景下,我们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是要找到刺痛点、撕开一个口子来引起社会对供给侧的关注;如今中央已经确认了这个方向,那些没有理论体系的概念炒作、没有政策可操作性的空口号,或者东拼西凑、东拉西扯的瞎解释就没有意义了,应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体系加以完善,并从实践上沿着市场化的方向、沿着五大财富源泉的脉络,结合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一个个、一步步地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第二个误区,就是不能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或产业规划的老路上。我看到有报道说,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新计划经济,这显然是误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还是要放手给市场,所谓微观政策要活,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个误区,就是不能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对立起来。之前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被用过头的时候,批判纠正一下是有必要的;现在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主流经济政策思想,再继续跳出来跟着批评需求管理就可能走到另一个错误的方向了。供给和需求应互相促进,各有积极作用

    点击观看:供给侧改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滕泰:别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部好经念歪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nh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