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众生皆苦。我以前是不愿意认同的。好像活着就必须痛苦。
于是挣扎。
常常是带着快乐的名义理直气壮地逃亡。
今天准备反其道而行,谈谈痛苦 (我向来喜欢用第一人称的我或我们,今天却要开始用第二人称,你。假装是我在看着你的眼睛同你说话。但请不要随便对号入座。如果我的措辞或武断让你感觉难以忍受,不妨这么想,作者居然观察|体验过这么多苦,真不容易)。
成长是螺旋向上的
什么是痛苦?痛苦,是对现实的一种深刻的不满足状态 (十分喜欢的一句话,出自僧侣与哲学家?)
人活着,自然的选择,是趋乐避苦的。我们以种种方式强大地逃离痛苦。这是人性。
比如,各种娱乐(看剧,喝酒,旅游,打牌,运动,交际等)。我不是说不能娱乐。真正的娱乐是让自己轻松,愉快,从中获得休息的。但如果你投入娱乐,就像中了魔,被娱乐紧紧拽住,脱身不得,停不下来,从而制造新的痛苦。就可能是一种逃离的姿态。像我看韩剧,明知道错过了睡意,错过了美食觉,错过了经络排毒,但还是看完一集又一集。压力越大,内心越空,看得越多。
甚至阅读。读小说的逃避性质很明显。在我所知道的心理圈中,阅读|学习的动力极其强大,我想一部分的原因是痛苦。既是回避(直接的,自己的) 痛苦,也是面对(人性的) 痛苦。兜兜转转,从自己的痛苦中逃离,再在别人的痛苦中找到并释放自我。
比如,有很多明知重要却不去做,拖延着不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明知道该怎么说,却说不出口的话。有时并不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也不是沟通技巧欠缺,而是因为你要面对的事物中存在着痛苦的症结,很像中医说的,不通则痛。不做,不说,都是回避痛苦。也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
比如,想太多。明明有负面情绪,却只能压抑。能量无处宣泄。通过想太多,回避痛苦。当然,有人擅长想得美,关于成功,受欢迎,与众不同,被爱被欣赏,等等。有人擅长想得糟糕,比如被背叛,各种感情靠不住,各种遭遇悲惨,等等。本质上都是逃离。
比如,超级情绪化。你看起来,实在是真的没有那么痛苦。或者,你的遭遇的确悲惨,你一直哭,你想报复社会,你逢人就说,说得自己都觉得很像祥林嫂,说得亲近的朋友都想绕道而行。但是,哭也哭了,说也说了,痛苦似乎一点也不少。你的眼泪一点也不能疗愈。这也是一种回避 (这时你需要找一个心理咨询师了)。
比如,很努力,很认真,很完美。女儿一两个月时常常胀气,放个屁就会喷出点大便来。为了防止红屁股,我一听到屁的声音就会醒来。过度警醒的结果是常常失眠,甚至有些轻躁狂的状态。终于有个契机,让我意识到,自然的母爱是不需要我那么警觉甚至失眠来给予的。过度努力也是我的逃避。
当然,也有的人似乎总在发现痛苦,反复地咀嚼痛苦,哪里有受苦的人就去哪里,哪里有苦难就看向哪里,记住的,说到的,都是世间的苦。就这样,在别人的痛苦中反复地品味着痛苦的味道,享受着痛苦的姿态,这依然可能是一种逃离(可能面对的是创伤,你自己一人解决不了)。
可以这么说,任何我们在做或者不做的事情都可能是逃避痛苦。这些华丽丽的方式,可能让我们获得某些好处,首当其冲的是不用直面痛苦。而且,虽然都是逃离,不同方式的结果是有差异的,读书明显比网瘾更受欢迎。所以,我们才有所为有所不为。短暂的逃离人人都会,且不会有太大的坏处。持续的逃离一般都会造成问题。
那么,怎样才算面对痛苦的正确方式。
要去觉察,去辨别自己的逃避 (这样的发现可能会无数次发生,不要沮丧),承认自己是痛苦的那一刻,你肯定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怜惜和接纳。当然,你还可以问自己,回避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会是痛苦的。
接下来,你自然会发现,你前面的路。
这么做,是费力的,反自然的,甚至也是痛苦的。但从长远来看,一定是值得的。你会为自己的心扩容,你将不断获得力量,忍受并面对原本不能忍受的痛楚。
这是我作为一个很痛苦并快乐着的人,很认真的心理学 (心理防御) 科普。
如果你恰好发现你边上有人很痛苦,且在壮观的逃离状态中,如果他是你儿子,那么教育他,因为那是你的责任,如果不是,不要知无不言,不要冷嘲热讽,也不要转发直接@他。要知道,如果他在逃,你是追不上的,那么,莫不如停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