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完美,甚至有着各种各样的残缺。有人缺视力、有人缺听力、有人缺钱、有人缺爱......
但这并不能妨碍有理想的人在不完美的生活完全地追求。
生活像一道道选择题,我们有选择的权利;生活亦像一道道问答题,我们有随意做答的权利。
尽管我们不能任意修改生活的“题干”,尽管可能的选项不是无限的,尽管我们回答的内容也超不出我们能力的范畴,但我们对每一个人生难题给出的答案都说明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做的是怎样的事,都构成我们生命的注脚。
在不完美的人生里,这些注脚是我们全身心追求的体现。
02
如果给你一项特权,你想要删除过去生活中的哪些内容呢?
有没有一段经历,是过于痛苦、不堪回首的?
我看到很多经历过痛苦或不堪的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终其一生不能再面对,越不面对,就越是笼罩在一片看不见的阴霾之中。
他们中的另一些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和痛苦不堪的“正面遭遇战”,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后,升华了对痛苦的认识和对人生的理解。
对你不愿回去的过往,真正的删除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的内心或精神生病了。
既然这样,你只有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03
“我到底想要什么?”你这样追问。
有人教你,想要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用脑子思考而得出的,而是用心感受而得出的。
然而有的人就借此把大脑对应于理性、把心灵对应于感性,进而要求别人放弃理性、只依赖感性。
大脑皮层是高级认知的中枢,和情绪有关的脑区则包括大脑的杏仁核、海马区、下丘脑和中脑等。因此,大脑同时是认知和情绪的中枢。它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中医说“心主神明”,也说的是大脑。
有人教你放弃高级认知功能,不要用脑思考,只用心感受,可你不懂如何用心感受,那人便教你“身心合一”,用身体感受也能够直达内心。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你不必再纠结于“你到底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因为,无论你想要的是什么,它都可能是错的。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追问它的答案,不如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实事求是地立足于当下,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小事。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给了人生一个像样的回答。
04
我们想要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我们能不能得到它们,却是另一回事。
假如只是想要一块巧克力的快乐,那么去楼下的便利店买一块即可得到。它耗费的精力是极小的。但如果你的愿望不很强烈,你也得不到它。
假如想要通过一项有难度的考试,你只是有强烈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切实的学习行动。
这说明,能否实现美好的人生愿景、取决于你是否有强烈的愿望以及是否做出适当的努力。
道理很简单,但却总是有人窝在沙发上抱怨,为什么我一直赚不到钱、为什么我总是一事无成?
网友评论